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火箭軍5大轉變曝光 首支百發百中旅亮相

2016-02-18 08:21:52|來源:中國軍網|編輯:鄧晨曦

  原標題:揭秘中國戰略導彈部隊5大根本性轉變

  大國長劍,威震蒼穹

  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征程回顧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長安街頭見證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成長足跡——

  “大國劍陣”名震天下

  1984年10月1日,一枚枚乳白色的戰略導彈第一次走出深山,駛上長安街,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神州大地沸騰了,全世界震驚了。

  一家外媒報道説:中國今天第一次將它的導彈家庭展現在世介面前,足以證明它有覆蓋地球每一個角落的能力和自信!

  大漠之中,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代導彈劃過天際,“爭氣彈”騰空的巨響猶在;戈壁灘上,一枚枚新型導彈成功飛天,武器裝備創新的步履匆匆。

  走出歷史帷幕,撩開神秘面紗。這支常年蟄伏深山,掌握著現代化尖端武器的新型部隊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四次在長安街頭精彩亮相:從1984年的一個裝備方隊12枚導彈到1999年的4個裝備方隊36枚導彈,從2009年5個裝備方隊108枚導彈到2015年6個裝備方隊112枚導彈,人們驚喜地發現,導彈武器裝備建設經過50年的風雨征程,“劍陣”更雄壯、“劍形”更威猛、“劍鋒”更銳利,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導彈家族更大了。從地地常規導彈到陸基巡航導彈,從核常兼備地地中遠程導彈到洲際戰略核導彈,武器型號越來越多,已形成核常兼備、型號配套、射程銜接、打擊效能多樣的作戰力量體系,成為一支具有雙重威懾和打擊能力的戰略力量。

  導彈身材更小了。隨著我國科技的發展,導彈武器研製生産技術實現歷史性跨越,大量採用固體燃料推進劑新技術,導彈武器體積變小,重量變輕,本領卻更大了。

  導彈威力更強了。加快推進信息化轉型,導彈武器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進一步增強,核常兼備的力量體系日益完善,指揮控制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導彈突防能力、生存防護能力和綜合保障能力實現全面躍升。

  導彈精度更高了。從單一制導方式發展為多種制導方式並存,自動化、智慧化選擇精確制導技術日趨完善,通過與多種保障要素協調,成功突破風雨雷電等氣象禁區,逐漸實現了“精確打擊、精準點穴”,打擊樣式和作戰效能都實現新的突破,戰略威懾與核反擊、常規精確打擊能力穩步提升。

  導彈機動更快了。採取現代信息技術優化導彈操作程式,提高導彈連續測試、快速機動、全天候發射等能力,部隊常年轉戰南北、遊牧東西,從當初幾十千米的單裝拉動到如今整建制的千里機動,部隊全疆域機動、全天候作戰的能力不斷實現新的跨越。

  從“快速反應”到“精確打擊”,從“多箭齊發”到“全域懾戰”,國防白皮書記錄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實戰能力——

  “大國劍鋒”不怒而威

  戰略導彈,和平利劍,時刻牽引著世界的目光。

  2015年5月,《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發表,戰略導彈部隊立即成為世人關注焦點:“平時保持適度戒備狀態,按照平戰結合、常備不懈、隨時能戰的原則,構建要素集成、功能完備、靈敏高效的作戰值班體系。”

  從1998年的首部《中國的國防》白皮書,17年間先後發表9部國防白皮書,人們就密切關注著戰略導彈部隊這支神秘之師。從“具備快速反應和機動作戰能力”到“部隊的快速反應和精確打擊能力不斷提高”,從“遂行核反擊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任務”到“提高戰略威懾與核反擊和中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字字鏗鏘,堅如重拳,言簡意賅的字句背後,彰顯的卻是戰略導彈部隊戰鬥力建設的“能力自信”,更蘊藏著鍛造“國家王牌”走過的一個個堅實腳印———

  1995年7月,新華通訊社授權向世界公告:我人民解放軍將向東海海域進行導彈發射訓練……一支神秘的導彈勁旅驅戰車、攜利劍,悄然挺進南國密林。一聲號令,劍隨令出,6枚導彈精確命中目標,從此開啟了中國戰略導彈部隊“核常兼備、雙重威懾”的新紀元。

  又一年初春,我軍再次在東海、南海海域組織導彈發射訓練。火箭軍將士聞令出征,在複雜惡劣的環境下,密閉生存、連續測試、快速轉進,隨著一聲聲巨響,4支利劍直刺蒼穹,震懾敵膽,打出了國威軍威。

  那年盛夏,“常規導彈第一旅”挺進西北,成功發射該旅歷史上的第100枚導彈。從戈壁深處的“首發告捷”到東海之濱的“初試鋒芒”,從西北大漠的“多箭齊射”到雪域高原的“滾滾驚雷”,100聲驚天巨響,宣告中國戰略導彈部隊誕生首個“百發百中旅”!

  2013年金秋,中國“東風第一旅”駕巨車、倚長劍,千里機動轉進,突破風雨“禁區”,成功將一枚導彈送入長空,創下大型洲際戰略導彈隨機抽點發射單元、複雜氣象條件下實施發射等“五個首次”,鎮國重器不怒而威。

  就在前不久,某旅導彈驅車倚劍挺進戈壁大漠,打響一場信息化條件下的“導彈戰”。磁電交鋒,激戰正酣,數十個導彈發射架擺兵布陣,佔領陣地、起豎導彈、精確瞄準,成功實現“多箭齊射”,標誌著中國戰略導彈部隊整旅突擊能力實現新的跨越。

  十年磨一劍,出鞘威震天。今天的火箭軍,正迎著國防和軍隊改革新的挑戰,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

  從迎戰洪峰到抗擊冰雪,從抗洪搶險到抗震救災,非戰爭行動書寫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使命擔當——

  “大國劍光”映照神州

  火箭軍團,民族脊梁。國家有難,倚劍而行。

  50年來,從揮師唐山重災區抗震救災到抗擊贛南冰凍雨雪災害,從迎戰肆虐南北的特大洪水到參加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搶險救援……戰略導彈部隊官兵響應黨中央、中央軍委的號令,在災難猝然來臨之際一次次緊急出動,全力以赴搶險救災,書寫下火箭軍將士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嶄新篇章。

  1976年7月28日淩晨,河北唐山發生特大地震。同樣身處震區的某團2000余名官兵不顧個人安危,緊急集結星夜馳援,第一時間衝進重災區域打開“生命通道”,搶救受傷群眾、財産,協助地方政府向黨中央、國務院發出“災情第一報”。

  1998年夏天,長江發生全流域特大洪水,洪水肆虐,十萬火急。火箭軍官兵兵分多路,見險就上。大堤決口,官兵奮不顧身跳進洪水,用血肉之軀築起一道道擋住洪峰的鋼鐵長城;出現管涌,官兵一次次深潛入水,捨生忘死擎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

  2008年春天,我國南方出現罕見雨雪冰凍災害,郴州告急、皖南告急、贛南告急,災情一次次傳向北京、傳向中南海。多支導彈勁旅數千名官兵聞令而動,連續作戰,打響抗冰救災、抗電保通攻堅戰,奏響“3天背出7座60噸鐵塔”“70多小時點亮郴州城”等戰天鬥地、可歌可泣的雄壯凱歌。

  時隔數月,一場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的汶川大地震突襲巴蜀。災情就是命令,吹響了火箭軍將士搶險救災的衝鋒號。他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翻山越澗、走村進寨,展開一場場立體大救援、生命大營救、攻堅大會戰。懸崖峭壁上激戰“老虎嘴”,險象環生中打通“生命通道”,斷垣殘壁裏搶挖“金庫”,英雄的火箭軍官兵用忠誠和熱血書寫著一個個傳奇。

  2010年8月,甘肅隴南發生泥石流災害,戰略導彈部隊救災先遣官兵攜帶專業救援設備和工程機械,迅疾出征,直奔災區。他們克服高寒缺氧、山高路險等重重困難,出色完成救援任務。

  塌陷的道路,擋不住火箭軍疾進的腳步;滔天的洪峰,擊不退火箭軍搏擊的身軀……他們用忠誠與熱血奏響了一曲曲赤誠為民的時代壯歌,在非戰爭軍事行動中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份合格答卷。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