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戰區戰士訓練捕捉目標 瞄準高速飛行殲擊機
原標題:讓每個作戰細胞植入聯合基因
本報訊:“過去,目標虛設如同與假人對壘;現在,天天和高手過招,感覺完全不同啦!”2月17日,南部戰區陸軍某防空旅十七連炮二班班長白志向組織戰士進行追隨捕捉目標課目訓練,與以往不同的是,他們觀測和瞄準的目標不再是飛行速度較慢的靶機,而是高速飛行的空軍殲擊機。南部戰區陸軍從單兵單裝訓練開始,常態化抓好聯合基礎訓練,給基層訓練場帶來深刻變化。
“多年來,‘形聯神不聯’的問題之所以難解決,一個關鍵原因是體制之囿。這次改革對軍隊進行重組重塑,決定了戰區陸軍必須以聯合作戰為牽引,讓‘聯’的理念滲透到訓練末端、使‘聯’的要求貫穿于訓練全程。”該戰區陸軍領導介紹,他們籌劃研究新年度訓練工作時,按照“信息主導練、運用系統練、依託體系練”的方法路子,開展融入網係的單兵單裝標準訓練和基於“一網四鏈”的集成訓練,通過常態化開展聯合基礎訓練,練強“聯”的基本功,鍛造符合聯合作戰要求的陸戰精兵。
常態化入網訓、協同訓、融合訓,讓每一個戰位都融入作戰單元、每一個兵種都融入聯合體系。記者在該戰區陸軍新年度軍事訓練籌劃方案中看到:炮兵圍繞“四個精確”抓好偵、控、打、評一體融合訓練,防空兵按照“三步訓練法”深化陸空對抗訓練;陸軍航空兵與特種作戰部隊進行常態化捆綁式訓練……“聯”的要求給各個兵種、各個戰位的基礎訓練注入新內涵。
為提高單兵單裝訓練品質,讓每個“作戰細胞”都符合聯合作戰要求,該戰區陸軍還試點推行專業升級訓練機制,摸索內容遞進、標準遞增、能力遞升的分級分類組訓法;採取“小培訓、小競賽、小檢查、小講評”等方式開展崗位練兵比武和創破紀錄活動;評選表彰訓練尖子,激發訓練動力;分片組織基礎課目考核,確保人員、要素、內容、時間、步驟訓全訓實。
“聯”成為常態要求、剛性標準,讓聯合訓練這道“年夜飯”變成“家常菜”。記者了解到,新年度訓練展開後,該戰區陸軍以“聯”為牽引訓精戰鬥個體、打造專業特長、練強作戰編組,為循序漸進開展更高階段的聯合專項訓練、聯合指揮訓練、聯合實兵演習打好基礎。“過去,各軍種部隊平時各自‘閉門修煉’,只在一年一度的聯演中見見面、打打彈,如今時時處處都要瞄準‘聯’字施訓,‘無聯不訓’成為常態。”該戰區陸軍參謀部訓練處負責人説。
聯合訓練貴在打基礎
很多人都有一個感受:飯店的山珍海味雖然美味,但管不了長久,還未必健康;家常飯雖然平凡簡約,卻鹹淡適宜、營養豐富,是真正能夠養人的飯。
聯合訓練也一樣,貴在抓經常、打基礎。偶爾在聯合演習中“見見面、打打彈”,即使場面再好看、再熱鬧、再新鮮,也不可能練出“一家人”的情感、“一條心”的默契。
萬丈高樓平地起。聯合訓練這座大廈裏每一塊基石的奠定、每一根梁柱的豎立、每一片磚瓦的燒制,都有賴於持續恒久的努力。只有常態化開展聯合訓練,以天長日久硬碰硬的精神抓經常、打基礎,才能逐漸增強聯合意識、拓展聯合範圍、深化聯合內涵、豐富聯合手段,真正提高聯合作戰能力,大廈才樹得直、立得穩、基礎牢、根本固。
經過改革的重組重塑,陸軍在未來聯合作戰中的角色定位更加清晰。戰區陸軍如何鍛造符合聯合作戰要求的陸戰精兵?方法途徑固然多種多樣,但前提是打好基礎、練強內功。唯有從起步階段開始練、堅持不懈練,才能逐步推進陸軍轉型,實現由“數量規模型”向“品質效能型”的轉變,提升對聯合作戰體系建設的貢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