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關注中俄重型直升機合作:引擎問題尚待解決
原標題 美媒關注中俄重型直升機合作:引擎問題尚待解決
參考消息網3月12日報道 美媒稱,俄羅斯與中國共同開發重型直升機被認為是雙方關係中的大型戰略合作項目。但至關重要的飛機引擎至今沒有著落。俄羅斯高級官員的説法相互矛盾。由於俄羅斯嚴重依賴烏克蘭引擎供應,沒有烏克蘭幫助,中國與俄羅斯是否能順利開發出重型直升機還不得而知。
據美國之音電臺網站3月11日報道,俄羅斯技術集團總裁切梅佐夫最近表示,俄羅斯與中國計劃開發的重型直升機所使用的引擎最早要2到3年之後才能研製出來。他説,壟斷發動機行業的俄羅斯聯合發動機集團正開發相關引擎,其中的一些成果已在去年的莫斯科國際航展上展出。他表示,開發直升機引擎不是一個很快的過程。
報道稱,最近幾年俄羅斯對軍工企業重組。俄羅斯技術集團成為關鍵國有軍工財團。其旗下企業包括了壟斷直升機行業的俄羅斯直升機集團,聯合發動機集團,壟斷火炮和彈藥行業的技術機械集團等。
報道稱,這是俄羅斯高級官員有關同中國的重型直升機項目的最新一次表態。不過,俄羅斯官員的説法彼此矛盾。
具體參與和負責與中國重型直升機合作項目的俄羅斯直升機集團總裁米赫耶夫曾表示,將使用烏克蘭引擎。不過稍後負責國防工業的俄羅斯副總理羅戈津説,不會使用第三國引擎,因為俄羅斯能開發相應引擎,只是需要多花費5年時間,引擎的研製通常要比開發直升機和飛機的時間更長。
分析人士皮亞圖什金説,重型直升機項目是中國出錢,中國的立場自然很關鍵。但還不清楚,中國願意使用烏克蘭還是俄羅斯的引擎,也可能考慮聯合研製引擎。
分析人士説,俄羅斯米-26重型直升機引擎由烏克蘭生産。兩家俄羅斯骨幹航空發動機企業目前都生産直升機引擎,但基本是仿製烏克蘭産品。俄羅斯要想滿足本國需求,還需要對直升機引擎領域大筆投資,而且研製和生産過程都很漫長。
報道稱,俄羅斯目前所使用的各種型號直升機的多數引擎,以及一些海軍主要水面戰艦的引擎都來自烏克蘭。在烏克蘭停止向俄羅斯供應包括引擎在內的各種軍用配件後,隨著俄羅斯軍工企業倉庫中來自烏克蘭的配件庫存逐漸用光,引擎問題正成為阻礙俄羅斯軍工和軍事力量發展的重要因素。
報道稱,俄羅斯的米-26重型直升機曾在四川地震救災中大顯身手,給中國留下深刻印象。聯合研製重型直升機被看成俄中關係中的大型戰略合作項目。
雙方一個多星期前剛剛結束了該合作項目的最新一輪談判。中國有關官員表示,兩國對核心技術問題達成一致,對推動項目進展有重大意義。但目前尚不清楚,不使用烏克蘭引擎,不靠烏克蘭幫助,俄中兩國是否能順利實施重型直升機合作項目。
報道稱,一些中方人士私下抱怨,與俄羅斯打交道辦事,以及各種合作都很難,許多項目進展緩慢。從石油到天然氣再到軍事技術合作都是如此。
中俄兩國也有合作項目失敗的先例。兩國多年前,中國簽訂合同從俄羅斯購買大批伊爾-76運輸機和加油機。俄羅斯雖然答應供貨並與中國簽約,但由於沒有能力生産而無法履行合同。
資料圖片:尺寸巨大的米-26直升機飛越觀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