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沙特在轉移國內矛盾:恐怖大亨曾主動請戰
原標題 美媒稱沙特在轉移國內矛盾:恐怖大亨曾主動請戰
參考消息網3月16日報道 外媒稱,沙特阿拉伯安全局勢的惡劣程度再如何渲染都不算言過其實。它很糟糕,而且越來越糟,利雅得急需一場危機來使之好轉。
據美國《外交》雜誌網站3月7日報道稱,沙特的這個爛攤子是3件事情造成的。第一,俄羅斯軍隊開始在中東自由行動,有史以來首次不受任何一個大國牽制。過去俄羅斯的南下行動總是受到對手制衡:1973年贖罪日戰爭中是美國;伊朗卡札爾王朝時期和19世紀奧斯曼帝國時是英國,1914至1918年和1877至1878年戰爭及之前是土耳其。但現在,俄羅斯在該地區較為強大的潛在對手(美國和歐洲)都在往後縮,留下弱得多的沙特獨自抗衡俄羅斯。
第二,沙特的對手們在整個中東地區的團結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受牽制的俄軍在戰鬥中與伊朗攜手,而今伊朗已十分強大。它與伊拉克結盟,伊拉克又與敘利亞結盟。此外伊朗核協議讓德黑蘭減除了1500億美元的制裁,使之重返地緣政治主流,而該國絲毫不必放棄它在本地區的野心。伊朗改革派3月份在議會選舉中獲勝將進一步加快這一進程,因為那將讓西方感到放心並鞏固核協議。
第三,沙特沒有得到一個大國的保護,這在歷史上尚屬首次。美國不再暗中保證沙特的安全,也不贊同它在敘利亞和也門等區域衝突中的目標。沙特實際上孤立無援。這就是為什麼沙特需要有“大事”發生。與伊朗有關的一場重大危機可能會從2方面增強沙特的力量。
首先,它有可能會破壞美國與伊朗的關係緩和。奧巴馬政府還不那麼甘心接受中東地區力量對比變得對伊朗有利。它並沒有試圖説服公眾、國會和華盛頓的國家安全機構相信力量再平衡的價值,不管這種再平衡多麼合理。正因為如此,政府試圖二者兼顧——既與伊朗和解又維持穩定,而那是不可能的。
沙特和伊朗間的嚴重衝突可能會迫使美國重新擁抱沙特,兩國有70年的安保關係。華盛頓和利雅得曾共同抗擊社會主義者、伊斯蘭主義者、薩達姆·侯賽因,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還一起對抗伊朗。沙特想必滿懷希望地認為,一旦有危機,這個傳統會延續。
幾乎可以肯定,這正是沙特2月4日向華盛頓表示願意派本國軍人赴敘利亞作戰的部分原因。俄羅斯回應稱,這樣做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雙方都知道,一旦沙特軍隊到場,他們可能會很容易地從打擊“伊斯蘭國”轉向打擊阿薩德。沙特部隊與叛軍並肩作戰的場面將形成威懾,使俄羅斯不敢進行空襲。此時值得考慮一下俄羅斯對它與土耳其交鋒的反應。安卡拉曾在去年11月擊落一架俄羅斯飛機,俄羅斯肯定不想與土耳其發生衝突。
去年秋天俄羅斯與土耳其爭吵時,美國基本上袖手旁觀,但土耳其軍隊從未真正遭到俄羅斯的攻擊。俄羅斯對待他們小心謹慎,相信(哪怕是暫時相信)土耳其得到美國的保護。公開襲擊沙特軍隊也許會招致美國做出更強烈的反應。
沙特在敘利亞挑起對抗的另一個原因是,如果阿薩德奪回他的國家,那將是一場災難。中東地區4個什葉派國家(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在尚未分崩離析時比遜尼派國家要強大。自1979年以來,遜尼派國家一直需要美國扶持才得以穩踞地區秩序之巔。然而目前,敘利亞是伊朗及其代理人的一個久治不愈的創傷。真主黨據説已經在衝突中損失了1000多名戰士,伊朗革命衛隊至少已有4名高級指揮官陣亡。此外,只要伊朗-伊拉克-敘利亞聯盟的注意力集中在敘利亞,它就不會注意海灣地區。但是,俄羅斯的介入和最新停火已經開始扭轉局勢,沙特急需拖延戰爭。
使戰爭持續下去的最簡便方式是鼓動非正規且與伊斯蘭教有關的武裝團夥與巴沙爾·阿薩德政權作戰,比如擁有多達2萬名戰士的“沙姆自由人”組織。沙特明白這一點,因此,在2015年10月,數十名激進的沙特神職人員和學者呼籲對敘利亞境內的俄羅斯和伊朗軍隊展開一場聖戰。儘管利雅得已在2014年3月正式禁止本國公民參與在國外作戰,但國王保持了沉默。
沙特以前也曾有一次得到這種激進分子的主動支持。1990年薩達姆·侯賽因攻佔科威特以後,烏薩馬·本·拉丹主動提出充當沙特王國的先頭部隊。但國王拒絕了,轉向美國軍隊尋求保護,這激怒了激進分子,引燃了“基地”組織。如今,國王若不接受他們的幫助就是愚蠢的;沙特的可選擇辦法不多。畢竟,美國不打算插手,而且沙特與美國結盟的一個弊端是,美國專注于常規戰爭阻礙了其附屬國發展非正規作戰能力,即使掌握這種能力是有道理的。
這就帶來了與伊朗發生危機會對沙特大有好處的第二個原因。宗派主義越濃厚,好鬥分子就越熱情、越有用。如果敘利亞境內的衝突是針對叛教者的宗教戰爭而不是地緣政治混戰,那就會有更多的好鬥分子被吸引到衝突中而遠離王室。例如,本·拉丹就是在蘇聯的阿富汗戰爭結束而在針對薩達姆的第一次海灣戰爭中他的幫助請求被拒後才成為沙特君主國的一個難題的。這就是為什麼與伊朗的宗教主題危機非常有用,一如上個月沙特的什葉派神職人員尼米爾·尼米爾被處決引發的危機。他被處決是必然會激起強烈反應的。伊朗多年來一直明確警告利雅得不要殺害尼米爾,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很快就表示“神聖的復仇”將降臨沙特。
於是,伊朗暴民焚燬德黑蘭和馬什哈德的沙特大使館和領事館。沙特阿拉伯針鋒相對地切斷了與伊朗的外交和貿易關係,它的盟友巴林、阿聯酋和蘇丹基本效倣了它的做法。這是幾十年來雙邊關係最緊張的時刻之一,而從沙特的角度看,它比現狀要好。對伊朗卻並非如此,這就是為什麼德黑蘭很快就退縮了。
總之,沙特人需要更多的危機,而他們有可能會如願以償。遜尼派聯盟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漸漸式微,在也門則陷入僵局:它有理由把手伸向黎巴嫩。2月19日,沙特撤銷了對黎巴嫩承諾的40億美元援助(包括提供給軍隊的30億美元);2周後,以沙特為首的海灣合作委員將真主黨列為恐怖組織。利雅得顯然斷定(不無道理)2008年以後用黎巴嫩政府來遏制真主黨的力量已不太值得。沙特認為,黎巴嫩的遜尼派可能會迫使黎巴嫩國內政治進行根本性的再平衡並威脅到真主黨對暴力的壟斷。在那種情況下,軍隊將遠非僅僅是一筆無利可圖的投資,而且會是又一支有礙于遜尼派的力量。眼下,無論如何,黎巴嫩發生危機的可能性看起來很大。
利雅得未能破壞伊朗核協議,也未能阻止俄羅斯干預敘利亞,因此它必須在地區形勢固化之前賭一把。加深與伊朗的危機是迫使奧巴馬政府回到沙特陣營的最佳機會。即使它不奏效,持續的危機也會增強其好鬥分子的力量並使他們更加可控。不管是哪種情況,一場重大危機都會有益無害,現狀則有害無益。(編譯/何金娥)
資料圖:沙特阿拉伯國防大臣穆罕默德·本·薩勒曼親王聽取軍方關於也門戰事的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