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美軍B-21遠轟:是否對我有絕對壓制優勢?
原題:B-21轟炸機:隱身尖刀尚難刺穿鋼鐵盾牌
原載:《中國航天報•飛天科普週刊》
作者:陳曉冬
近日在美軍舉行的2016年度空中戰爭討論會上,美國空軍部長德博拉•詹姆斯正式公佈了美軍下一代隱身轟炸機LRS-B的正式名稱:B-21。對此有軍事專家表示,美軍的新型隱身轟炸機是為亞太戰場“量身定制”的。那麼,B-21作為美國21世紀研製的第一種隱身轟炸機,它有哪些技術特點?面對軍事大國是否具備突防能力?
劍指亞太 應對大國挑戰
美軍現役戰略轟炸機有三種型號:B-52H、B-1B、B-2A。目前在面對敵方先進的防空系統時,B-52H和B-1B由於不具備或僅具備有限的隱身能力,突防能力已嚴重不足,而B-2A隱身轟炸機由於研製費用高昂、維護困難等因素,至今只裝備了20架,因此主要起武力威懾作用。
同時,B-2是上世紀90年代服役的産品,其很多技術在面對軍事大國時,已無法形成絕對的優勢,無法有效穿透敵方的密集防空系統。
截至2015財年,美國空軍的“三駕馬車”平均機齡已達到了39年,機身日益老舊,因此在2010年,美國空軍提出下一代遠程打擊系統方案NGLRS和下一代遠程攻擊轟炸機LRS-B項目。
在美國國防部發表的2012年度《國防戰略指南》中可以看出,新型遠程轟炸機是唯一被提及要發展的裝備。“亞太再平衡”提出美軍的建設重點由反恐戰爭轉向應對軍事大國的挑戰。
根據美軍設定“潛在對手”的要求,必須是有較大的國土面積和縱深且具備較強的防空、反艦能力,這就要求其具有“更強的遠程打擊能力”,以滿足在“反介入/拒止”環境下的作戰需求,這正好是LRS-B的項目需求。
2015年10月,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和空軍領導層宣佈,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擊敗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贏得下一代遠程攻擊轟炸機LRS-B合同,該項目總額預算達到了550億美元。卡特稱,它是美軍“今後50年的戰略投資”。空軍部長德博拉•詹姆斯更是表示,這型轟炸機將賦予空軍應對“未來高級威脅”的能力。
飛機雖小 但技術水準更高
目前,美國空軍對B-21具體的性能參數仍三緘其口,僅能從美國各方公開的信息進行初步推測。從外形上看,B-21酷似縮小版B-2A,其尺寸和有效載荷也將小于後者,但技術水準和裝備數量將顯著優於後者。
一方面,B-21與B-2A有著相似的高隱身飛行器“標配”,即飛翼式無尾佈局、背部進氣、內埋武器艙、噴管機身一體化、尖銳的機翼前緣等。另一方面,該機採用了先進的多功能隱身材料,即可相容雷達/紅外/可見光隱身性能。同時,該機可能還克服了敵方電磁輻射干擾,其更強的紅外隱身能大幅降低B-21的紅外輻射水準,可增強突防能力。
以美國對隱身戰鬥機的技術積累來看,為B-21加入智慧戰術隱身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根據相關資料顯示,B-21將配裝先進的任務感測器,可單機或多機聯合對戰場威脅環境進行更加全面的感知、判斷並實時進行戰術規劃,增強其打擊能力。
另外,美軍將賦予B-21更強的能力拓展性。通用型的內埋彈艙可以裝備當前和未來多種型號常規制導炸彈、巡航導彈、鑽地彈以及下一代能攜帶核彈頭的空射巡航導彈等。據稱,該機還將同時發展有人和無人駕駛兩種型號,無人駕駛型號可以深入更加危險、敏感的敵方腹地作戰。
美國空軍認為,B-21至少在2040年之前能夠保證對“最強大潛在對手”的有效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