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中國海軍赴文萊、新加坡參加聯演不帶專職翻譯

2016-05-03 14:53:46|來源:解放軍報|編輯:李邵鵬

  原標題:中國海軍赴文萊、新加坡參加聯演不帶專職翻譯

  “本次聯演沒有專職翻譯”

  ■本報記者孫興維董兆輝通訊員王柯鰻

  蘭州艦到達文萊穆阿拉港後,參加聯合軍演的中方指揮員出席多邊、單邊聯席會議時,沒有一名專職翻譯。任務指揮所政委賴銘河介紹説,不帶專職翻譯,説明中國海軍官兵的綜合素質正在不斷提升。

  在文萊多國協調中心禮堂,記者看到蘭州艦副艦長范海、某支隊參謀肖帆等參加第一次多國聯席會議時,用流利的英語與對方就軍艦到碼頭的安全管理、後勤保障等問題自如交流。

  “自信背後是汗水!”蘭州艦實習艦長朱正中告訴記者,過去他們參加這樣的大型外事活動,基本上都要上級派來專職翻譯進行伴隨保障,如今隨著海軍建設逐步走向國際化,海軍官兵的英語水準也在不斷提升。

  朱正中説,這幾年,蘭州艦掀起學英語熱潮,從士兵到軍官,從值更官到艦長,每個戰鬥崗位必須通過英語考試才能上崗。近3年他們的出訪聯演次數是之前8年的2倍,常態化的遠航出訪,讓艦員的國際視野越來越開闊,英語水準越來越高。

  “掌握英語,也是海軍越來越多地走出去的現實需要。”海軍某支隊作訓科副科長石億告訴記者,過去海軍出國參加重大活動機會少,現在機會多了,如亞丁灣護航、各種多邊聯演等。

  有同樣感受的還有肖帆,他曾在新加坡海軍信息融合中心工作過一年,對海軍走向國際化有很深的體會。雖然他們都不是英語專業出身,但這次聯演所有文件資料的翻譯都是他和同艦艇的戰友完成的。

  “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肖帆告訴記者,見多才能識廣,過去我們軍艦到國外後,官兵與外軍交流時還流露出一些不自然,如今官兵在與外軍交流時臉上充滿自信。

  信號兵張達勝快40歲了,整天捧著英語書“啃”。他説,海上艦艇、船隻通用的公共頻道,大多都用英語,特別是海軍參加外事活動越來越多,在航渡期間與外軍偶遇,彼此之間的溝通交流都要用英語,學好英語很有必要。

  (本報文萊穆阿拉港5月2日電)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