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揭秘中國傳奇372號潛艇 遇險後又遭外軍機跟蹤

2016-05-04 09:04:45|來源:環球網|編輯:鄧晨曦

  原標題:揭秘中國傳奇372號潛艇 遇險後又遭外軍機跟蹤

  【環球網軍事5月4日報道】由於肩負任務的特殊性質,中國潛艇部隊儘管備受外界關注,但真正出現在公眾視野內的機會少之又少。“能打仗、打勝仗”是強軍之要,對於駐守在南海海域的中國海軍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372號潛艇而言,越接近實戰環境越能得以錘鍊出打仗本領。近日,《環球時報》記者走進赫赫有名的372艇,深切感受到他們立足實戰,大膽、科學、安全訓練的強度和成果。

  外界對372艇傳奇經歷最熟悉的當屬2014年的那次“掉深”(潛艇從海水高密度區域駛入低密度區域,浮力頓減,如同疾駛的汽車掉下懸崖,專業上稱之為“掉深”)。潛艇“掉深”是世界海軍的噩夢,曾有多國潛艇因此沉沒。當時全艇官兵臨危不懼成功處理險情,避免了一起艇毀人亡的重大災難。372艇副艇長鐘文對《環球時報》記者講述了這次成功自救後不為人知的一次“實戰化”較量。當時372艇並沒有回港,而是繼續前往預定海域執行任務。通常自救之後的潛艇會浮出水面做進一步處理,“淩晨1時我們浮到水面上,這時某國偵察機立刻就飛過來跟蹤監視。這種情況下,我們首先必須要擺脫掉監視才能繼續執行任務。於是我們果斷改變航向,引導對方誤判,然後下潛至一定深度,在水下調整方向,擺脫該偵察機的跟蹤,駛向目標陣地。”

  對於372艇的官兵而言,這樣的情形時有發生。僅在這次任務中就遭遇過多批次外軍艦機高強度的跟蹤監視。官兵將這種跟蹤監視當成最好的練兵機會,運用各種戰術戰法與外軍艦機週旋,檢驗對比戰術戰法的優劣,突破對手的立體反潛網。

  和平時期如何鍛造出一支能打仗的潛艇部隊?該潛艇支隊現任參謀長劉濤在372艇發生事故時也隨艇出海,時任支隊副參謀長。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對於潛艇而言有兩個指標,一個是戰法,一個是武器使用。”戰法上,我們有針對性地制訂課題研究,針對對手來研究打仗方式。“那些在南海海域挑起事端的國家,為我們潛艇部隊提供了在實踐中練習戰法的機會,可以檢驗我們的戰法到底行不行,然後做進一步改進。”另一方面,在對武器的使用上,充分發揮武器所有功能進行實戰化使用。“以前戰雷用得少,訓練雷用得多,現在戰雷和導彈使用率比以前大大提高。”

  “打仗”這一主旨貫穿在日常訓練工作中。現在的訓風是實打實、背靠背。剛參加任務回來的鐘文介紹,“以前考核搜索目標,會通知戰鬥指揮人員目標在某地、航速多少等信息。現在是一個信封帶過來,出海之後現場開封。此刻戰鬥指揮人員才知道這次陣地在哪,至於如何進行搜索和攻擊都要指揮員做決定。結束之後,還要復盤,你要回答為什麼要這樣機動,有什麼理由,要證明不是偶爾之舉。”該支隊另一名軍官李榮強也表示,現在實際使用武器的確更多了,緊急拉動出去遠航的任務也越來越多。“現在戰備值班隨時都會被拉出去,來一次説走就走的任務。常常是剛靠碼頭就又被拉出去。強度特別大。”

  這種不打招呼的拉動就意味著時刻準備,要對艇上的各種裝備做到時刻檢修保養,雷彈、藥品、備品配件等一應俱全,人員隨時準備戰備值班。岸港倉庫裏,經過處理的新鮮食品始終常備,定期更換確保品質,一旦接到命令可快速裝艇。

  據介紹,該潛艇部隊的主力潛艇皆執行過遠航訓練和演習任務。372艇政委張學東介紹説,在深海大洋執行特殊的使命任務,一年中有100多天看不到太陽,呼吸不到新鮮空氣,也接收不到外界信息,只有單調的機械噪音做伴。同時,到陌生海域航行需要的準備工作涉及水文、氣象、海圖資料、航路航法等。就如同高空氣象雲圖和地面天氣預報存在差別,在陌生海域的水面艦艇和潛艇的要求也不同。該支隊326艇艇長伏立兵説,潛艇需要掌握水下海流和暗礁,儘管有些資料可以參考,但更多的是邊走邊摸索,逐步熟悉環境。談及遠海航行的挑戰,伏立兵做了一個比喻:“這就像一輛車跑500公里就要檢查,但現在要跑1.5萬公里才能檢查,意味著出了任何問題都沒有人幫忙,只能自己做好充分應對。”在遠航期間,為延長水下續航時間,最大限度節省電能,潛艇官兵曾連續多天不開空調、不用電灶做飯,僅靠單兵乾糧充饑,在近60℃的高溫下堅守戰位。入列以來,372艇多次刷新中國常規潛艇的深潛、遠航以及最大自給力紀錄。

  372艇的一次次突破背後是中國潛艇部隊的整體發展。劉濤1988年服役,在潛艇部隊服役將近30年。在服役期間,他先後經歷了5型潛艇。談到現狀,他由衷感嘆中國潛艇部隊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都有了質的飛躍。潛艇從機械化到現在電子集成,集成控製程度越來越高。武器裝備類型越來越多,射程越來越遠,探測設備進一步發展,探測距離更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