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斬首難有成效!美刊稱“基地”組織低調發展壯大

2016-05-09 14:42:33|來源:參考消息網|編輯:王濤

  原標題:斬首難有成效!美刊稱“基地”組織低調發展壯大

  參考消息網5月6日報道 外媒稱,五年前,美國完成了對“9·11”恐怖襲擊幕後黑手近10年之久的搜捕行動。在當年的5月2日當地時間淩晨,一隊美國“海豹”突擊隊突襲了烏薩馬·本·拉丹在巴基斯坦藏身的一棟建築,擊斃了這位“基地”組織的創始人和領袖。“9·11”恐怖襲擊是美國有史以來遭受的最致命的外國襲擊。

  據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5月2日報道稱,本·拉丹僅是一名恐怖分子。在他被擊斃的時候,有許多人都在意圖傷害美國。美國總統奧巴馬宣稱,幹掉本·拉丹是“我國在擊敗‘基地’組織方面迄今為止所取得的最顯著的成就”。奧巴馬警告説,本·拉丹之死本身並不會結終他自己的組織,“毫無疑問,‘基地’組織將繼續奉行對我們的攻擊。”不過,到了2011年,美國已經把“基地”組織在阿富汗的避風港連根拔起,當時該組織正是在那裏策劃“9·11”恐怖襲擊的。美國還鎖定了“基地”組織其他許多中高層人物。美國當時的想法就是,“斬掉蛇頭”,削弱該組織協調需要集中領導力的複雜攻擊的能力。這一方針的確有效果。到了2012年競選連任時,奧巴馬宣佈“基地”組織成員在四散奔逃,其“核心領導層……元氣大傷”。

  但是該組織目前在哪呢?“伊斯蘭國”在2014年風卷殘雲般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攻城略地,之後宣佈成立“哈裏發國”,並要求全世界的穆斯林都效忠於它。自那時以來,無論是媒體報道,還是關於國際恐怖主義的政策聲明,“伊斯蘭國”都已令“基地”組織黯然失色。“伊斯蘭國”以前是“基地”組織的“子公司”,但現在它已經失控,胡作非為,並在控制的領土面積及其殘暴聲譽上超越了它的前上級組織。但是,“基地”組織一直保持活躍,並且在某些情況下還擴大了。

  在過去5年裏,“基地”組織保持著彈性,並且事實上與“伊斯蘭國”決裂,這展示出恐怖組織如何能夠比其領導人堅持得更長久。在某些情況下,如果頭目被幹掉,就會加速他生前領導的激進組織的滅亡。但在另一方面,諸如哈馬斯和真主黨等集團挺過了以色列再三對其領導人發動的襲擊。一名領導人之死可能會增加一個群體的暴力色彩,因為他的手下會爭先恐後地接掌權杖。芝加哥大學的羅伯特·佩普和詹娜·喬丹2011年對300例恐怖組織“頭目遭斬首”行動進行的研究結果表明,像“基地”組織這樣的宗教集團,一名領導人的死亡或者遭監禁不會加快該集團的滅亡,而且可能會適得其反。他們在本·拉丹死後寫到,“看上去,對恐怖集團來説,要想長期運行,最重要的是得到民眾的支持。”

  “基地”組織與“伊斯蘭國”在地方戰場上競爭時,一直尋求鞏固這種支持,而這種模式可能最終具有全球性影響。去年6月,休·奈勒在《華盛頓郵報》上詳細描述了“基地”組織在敘利亞和也門的悄悄擴張。在這兩個國家,該組織“利用內戰的混亂……增大自己的影響力”。內勒報道説,在這些國家,“基地”組織的地方分支,如“支持陣線”和“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等,都“避免‘伊斯蘭國’那樣的暴行……這一變化似乎是試圖贏得當地民眾的支持,避免‘伊斯蘭國’如今面臨的那種國際軍事行動”。

  截至4月底,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盟自2014年秋天以來已對伊拉克和敘利亞的“伊斯蘭國”目標發動了近1.2萬次空襲。雖然它時常針對一下“支持陣線”的頭目,但“伊斯蘭國”是轟炸行動中壓倒一切的重點。與此同時,戰爭研究院的詹妮弗·卡法雷拉最近寫到,“基地”組織的敘利亞分支機構“已悄然開始從長計議”。她寫到,“‘基地’組織故意不控制領土;這使得它難以被定位,因為如果不摧毀它所嵌入的較溫和的敘利亞反對派,就無法直接攻擊它。它已通過優先獲得本地支持來防範部落針對它發動起義。”

  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約翰·布倫南在1日承認,雖然美國已經“摧毀了‘基地’組織的很大一部分”,但該集團是“不能被完全根除的”。至於“伊斯蘭國”及其領導人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如果我們抓到了巴格達迪,我認為這會對該組織造成很大影響”。正如本·拉丹以及他之前的其他恐怖分子的死亡所展示的那樣,這種影響的確切性質要多年之後才會為人們所知。(編譯/洪漫)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