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火箭軍"創客"成果縮短導彈瞄準時間提高瞄準精度

2016-05-12 11:16:24|來源:解放軍報|編輯:王濤

  原標題:軍營“創客”托舉神劍騰飛

  ——火箭軍某基地緊盯戰場需求打造創新人才方陣紀實

  ■宋海軍 奉 雷  本報記者 段江山

  沙場起驚雷,創新正當時。近年來,火箭軍某基地緊盯戰場需求,積極為創新人才搭建成長進步平臺、為創新實踐制訂獎懲保護機制、為創新成果拓寬淬火渠道,涌現出一批有創意、懂操作的軍營“創客”。

  既鋪“快車道”也開“專用線”

  4月下旬,該基地組織群眾創新成果評選表彰大會,32名成果負責人走上獎臺,接受全體官兵祝賀。記者在現場看到,成果負責人中既有肩扛中校軍銜的博士,也有佩戴下士軍銜的戰士。該基地領導介紹,對於人才好苗子,近年來他們既鋪設“快車道”,又開通“專用線”,高效助力軍營“創客”快速成長。

  在該基地所屬部隊,有不少被創新者津津樂道的規定:凡是參與創新的官兵,因加班攻堅可視情調整作息時間;凡是申報創新項目,機關即時組織評審批復;凡是好創意、“金點子”,一路綠燈給人給物……

  創新不能因循守舊,必須要有超常舉措。他們專門成立科研創作室、開通網上創新論壇、制訂科研獎勵辦法,極大地激發了官兵創新熱情。該基地年度工作籌劃中,科研革新作為單列議題,專門設立專項資金,用於創新項目研發和獎勵。

  該基地所屬某旅發射四營上士儲良是瞄準號手,他和戰友申請了某革新項目,科研申請一路綠燈。經過20多天攻關,他們研製的新設備既縮短了瞄準時間,又提高了瞄準精度。

  既要加油鼓勁也要容錯糾錯

  相信官兵聰明才智、尊重官兵主體地位、依靠官兵創新能力……這是該基地黨委對軍營“創客”的公開承諾。

  他們先後出臺《創新人才管理使用規定》《科技創新專項資金申請辦法》《革新成果驗證措施實施辦法》等規定,完善創新實踐保障機制。許多創新成果是在挫折和失敗中找到靈感和突破口的。在基地《創新獎懲實施辦法》中,關於激勵、保護、免責都有詳細規定,真正讓創新者吃下“定心丸”。創新過程從來不可能一蹴而就,他們積極創造寬鬆舒適的創新環境,幹得好的不吝褒獎,遇到坎的給予幫助,讓創新者沒有後顧之憂。

  該基地所屬某測控站數據分析處理室幹部涂崇俊看到上級科研部門配發的監控系統有幾個子螢幕,於是大膽提出將數屏集于一屏的設想。這個申請一路綠燈獲得批准。經歷兩年接續攻關,20多次試驗失敗,數次追加科研經費,新系統最終研發成功。

  既過“實驗關”更闖“戰場關”

  戰場,是檢驗創新成果“含金量”的“試金石”。對於每一項創新成果,該基地科研成果評審委員會都要經過嚴格審查論證,並投入實戰化演訓中淬火檢驗。

  由該基地所屬某旅技術人員自主研製的“導彈裝備性能管理系統”,上級專家鑒定後,給予了高度評價。然而,對其實用性,有人打起了問號。

  真金不怕火煉。系統投入使用後,在訓練中大放異彩,實現了導彈性能分析精確化、綜合信息管理數字化、裝備保障訓練智慧化,大幅縮短了重要操作號手成長週期。

  夜訓是導彈部隊訓練難題,號手難識別、操作難定位,影響訓練進度和操作精度。某旅上士劉士建領銜申報夜光識別器研發,獲得批准後,器材很快研製成功。在隨後的合成戰術訓練中,他們研發的電纜防磨發光保護套、號手身份識別牌等小革新投入演訓場,取得良好效果。

  未來戰場呼喚創新實踐,軍營“創客”托舉神劍騰飛。盤點該基地近年來實戰化演訓,處處都能看到創新者的身影。常年擔負戰備值班任務的某旅,面對多線備戰、分區部署、減員操作等困難,利用創新研發的某新型導彈模擬訓練器材培養一專多能號手,大幅提升了戰鬥力。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