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坦克配“急救包” 戰場受損可“滿血復活”
第54集團軍某師著力推行單裝配載標準化
主戰裝備有了戰場“急救包”
本報訊 李連軍、特約記者丁雅涵報道:軍迷都知道,坦克由於作戰需要,內部空間狹小。然而,5月6日記者在第54集團軍某師主戰裝備單裝配載標準化示範觀摩現場發現,一輛普通坦克裏還“別有洞天”——隨車配載了大量維修工具、附品、備品。
“這樣的配載量,足以滿足該型坦克戰時一般性故障維修的器材需求,避免了裝備戰損急需‘手術’,偏偏缺少‘器材備品’的尷尬。”該師保障部部長汪中華介紹説,近年該師陸續列裝的一系列新裝備精密程度很高,維修所需器材的種類、數量大大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哪些應該隨車帶”“怎樣放置合理”等一系列新問題,由於以往對此缺乏明確規範,制約了裝備搶修效率。
今年,該師深入部隊調閱大量裝備維修檔案,梳理出20多類常用維修器材及其需求量,並區分不同類型裝備量身制訂出維修器材單裝配載標準,還通過招標採購、向上請領等方式,補充了常用、短缺的零部件和工具。
有限的空間如何容納大量維修器材?記者進入坦克發現,該師在“不改變裝備結構、不影響裝備性能”的原則下,研製出卡夾鎖具、捆綁繩帶、箱籠托架等器具,並借助裝備原有的孔、挂、鉤、卡功能,讓所有隨車物資器材“進箱子”“上架子”,確保配載合理和穩固。
“單裝配載標準落實後,專業保障力量的搶修效率也同步提升。”某團修理技師姜良龍説,以往實兵演練中,為確保萬無一失,伴隨保障隊要攜帶數個滿滿噹噹的器材箱,導致行動不便。現在,他們的器材攜帶量不到之前的1/3,還建立了各型裝備單裝配載電子檔案,一鍵查詢就可知道“缺了啥、該補啥”,實現了精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