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美國為何賣給越南武器?用誘餌將其拉下水

2016-05-24 13:29:13|來源:參考消息網|編輯:鄧晨曦

  原標題:美國為何賣給越南武器?用誘餌將其拉下水

  參考消息網5月23日報道 從5月22日開始,美國總統奧巴馬抵達越南首都河內進行為期3天的正式訪問。奧巴馬也成為繼克林頓和小布什之後,越戰結束以來第三位訪問越南的美國總統。據美聯社等媒體報道,美國白宮方面透露,此番奧巴馬將與越南領導會談,討論加強越美在經濟、安全領域等領域合作的方式。尤其,對“美國解除對越南的武器禁運”問題的探討,十分引人注目。

  美國為何賣給越南武器?用誘餌將其拉下水

  資料圖:奧巴馬抵達越南進行訪問。

  其實,從美國全球戰略佈局來看,南海乃至東亞地區並非是美國的主要戰略方向。其主要方向一直在在歐洲和中東地區。冷戰中,美國和蘇聯在歐洲的明爭暗鬥,激烈程度超過了其他任何地區。可以説,除了兵戎相見,其他什麼都較量過。中東地區則一直與美國維繫全球金融霸權體系有著密切關係,還關係到全球能源線路的通暢。因此,美國對中東地區則從來沒有放鬆,一直“堅定地”支持以色列,就是表現之一。

  美國為何賣給越南武器?用誘餌將其拉下水

  資料圖:越戰中的美軍和直升機。

  觀點或會提出疑義:冷戰時期,美軍大規模參戰的地區,都在亞太地區(具體説是中國周邊的東亞地區),怎麼能説東亞地區是美國的“次要戰略方向”。其實,“次要”只是相對而非絕對。而且,本文所説的“次要”,指的是美國對不同地區的基本戰略定位,而不是具體行動的力度。

  先説戰略定位。前文提到的歐洲和中東,對美國來説是“必須抓緊”的地區,再難也不能走。因此,無論局勢多麼複雜,情況多麼惡化,美國必須要應對,而且必須要有所作為。這就是為什麼在歐洲其會借烏克蘭問題上挑動俄羅斯最敏感的神經,同時堅持推行北約東擴的原因。而在中東亂局的大背景下,美國還以軍事力量保持對該地區的壓力,即便其表面上已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抽身而退”。

  美國為何賣給越南武器?用誘餌將其拉下水

  資料圖:1975年為接收南越逃亡者,美軍將直升機推到海裏以騰出甲板。

  而在亞太地區,美國的方式則“靈活進退”。冷戰時,蘇聯勢力在東亞地區影響力正盛,美軍扶持的中國國民政府失敗,甚至“被動捲入”(注:此為美方觀點,其實是其當時的戰略選擇不多)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相繼退出中國大陸和中南半島。在越南,1976年越南南北實現統一後,美國推行戰略收縮政策。曾經的“亞洲第一軍港”——越南的金蘭灣,在1979年成為蘇聯海軍的前哨基地。這種“説走就走”的行為,表面上是因為軍事鬥爭失利,根本原因還是美國對該地區本來就有“可以暫時離開”的選項。

  當然,“暫時離開”也是相對的。在東亞地區,美國通過一些盟友“間接”實施戰略目的。比如,冷戰到現在,美國一直支持韓國、日本、中國台灣當局等,形成“島鏈”來遏制中國大陸;借朝鮮半島危機和核問題,以“國際調停”的角色介入東北亞地區局勢;在越南,美國則充分利用了各種矛盾。

  美國為何賣給越南武器?用誘餌將其拉下水

  資料圖:美軍航母“林肯”號行駛在南中國海。

  越南因經濟等原因,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試圖同美國修復關係。美國則借此逐步因勢利導。1995年,美國克林頓政府與越南正式建交,但直到2000年11月,克林頓才成為越戰後首位訪越的美國總統,美越兩國軍事合作正式拉開帷幕。期間的5年時間,美國充分運作,表面上“增進美越互信”,實質上則不斷“放出誘餌”,將越南逐步拉入美國自己的“戰略步調”。

  進入21世紀後,特別是奧巴馬上臺後,一改此前美政府的做法,高調宣佈“重返東南亞”,繼而拓展為“重返亞太”“亞太再平衡”。美國和越南在政治、軍事層面的互動也越來越多。比如,2010年美第7艦隊訪越並開展“非作戰性”聯合演習,目前已成常態化。2015年7月,越南領導人阮富仲首次以越共總書記的身份對美國進行“歷史性”訪問。而今年5月奧巴馬訪越,可以説是與阮富仲訪美的外交互動。美國的這些動作,不可謂不細緻,也不可謂不週密。如此看,美國經營所謂的“次要戰略方向”,依然“兢兢業業”,這本質上是因為其掌握全球戰略主動權,能在“合適的限度內”予取予求。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