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軍接收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 部署亞太持續威懾
原標題:美海軍接收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 部署亞太持續威懾
5月20日,美國海軍正式從通用動力巴斯鋼鐵造船廠接收新一代DDG 1000驅逐艦首艦“朱姆沃爾特”號。該級艦是美國海軍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為適應21世紀作戰需要開始發展的新一代驅逐艦,後作戰需求幾經調整,于2001年正式立項研製,2007年簽訂建造合同,2009年2月開工建造,2013年10月29日下水,計劃2016年秋天服役。
超級戰艦 呼之欲出
“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長183米、全寬24.6米、吃水8.4米,滿載排水量1.45萬噸,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驅逐艦。該級艦集中採用了美國海軍大量的先進技術和系統,實現了美國大型水面戰鬥艦艇上的多個“第一”:
首次應用綜合隱身技術,採取多種雷達波、聲學與紅外隱身措施,確保更強的生存能力;
首次應用綜合電力系統,將為艦艇推進、艦上人員、作戰系統載荷等提供電力,並提供了靈活的配電能力,可顯著節省能源;
創新研製多功能雷達與綜合水下作戰系統,可滿足複雜戰場環境中水面/水下探測要求;
首創應用全艦計算環境,滿足跨代技術所必備的信息技術優勢;
全艦人員編製革命性地減少至143人,能夠完成原來需要300人的工作;
前甲板上配備兩門155毫米自動艦炮,艦體舷側裝有100多個導彈發射裝置,分別可發射大量的遠程對陸攻擊炮彈和“戰斧”巡航導彈、“標準”防空導彈、“改進型海麻雀”以及反潛導彈。
而且,該級艦已滿足未來電磁軌道炮、高能鐳射武器等新概念武器上艦的條件,未來這些裝備技術一旦成熟,將能夠快速裝備上艦。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項目耗資驚人,單艦造價高達70億美元。目前,美國海軍共建造3艘,另兩艘艦“邁克爾·蒙蘇爾”號和“林頓·B·約翰遜”號均處於建造過程中,計劃2016-2018年交付。
由於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定位於在全球近海水域高威脅複雜環境下作戰,突出強調隱身能力、探測能力、對陸攻擊能力等,主要承擔對陸攻擊和火力支援任務。
逼近西太 耀武揚威
“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母港設在美國西海岸聖迭戈海軍基地,將於2016年底抵達母港。作為美國海軍斥鉅資打造的超級戰艦,“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被美國海軍部署到亞太地區,再次昭示了美軍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軍事重心移向亞太的企圖。
美軍認為,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球安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恐怖主義和犯罪組織的持續威脅不斷擴大,海上領土爭端的頻率和強度都在增加,海上貿易面臨的威脅也在增加,同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先進軍事技術迅猛發展等帶來的軍事挑戰更加嚴峻。因此,美國政府陸續出臺《國防戰略指南》、《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國土安全評估》等多份戰略報告,屢屢強調亞太地區是美國的第一關注點,這也是美軍不斷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重點加強亞太地區兵力部署的主要原因。
美國海軍先後發佈兩版題為《21世紀海4上力量合作戰略》的海上新戰略,特別是2015年海上新戰略明確提出,未來將持續對全球前沿兵力部署進行調整和優化,計劃將前沿部署的艦艇由2014年的97艘增加至120艘,以便實現“在需要的地點、需要的時間”行動。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洋-亞洲-太平洋”地區(即“印亞太地區”)將成為美國海軍兵力部署加強的重點地區。到2020年,美國海軍約60%的艦艇和飛機將部署到該地區。
因此,“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母港設在美國西海岸,未來部署到印亞太地區也就順理成章,這也與美國海軍持續加強印亞太地區兵力部署的趨勢一脈相承。此前,美國海軍2008年使用“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替代“小鷹”號常規動力航母,開始永久性部署日本橫須賀;不斷加強在太平洋地區部署的核潛艇兵力,特別是2015年在關島增加1艘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使關島地區核潛艇部署總數增加至4艘;將駐紮在新加坡的近海戰鬥艦數量增加到4艘等。
未來,機動登陸平臺、聯合高速船、近海戰鬥艦、F-35戰鬥機、P-8A“海神”反潛巡邏機、MQ-4C和MQ-8C無人機等新型海空平臺,將和“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一樣,不斷在印亞太地區活動,傳遞壓力和意圖,保持持續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