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南海艦隊預備役老兵返崗復訓:若有戰 召必回

2016-05-31 14:54:31|來源:解放軍報|編輯:鄧晨曦

  原標題:南海艦隊預備役老兵返崗復訓:若有戰 召必回

  隨著實戰化軍事訓練的深入推進,作為戰時快速動員的重要力量,現役部隊預編預備役人員更多地補充到關鍵崗位礪刃備戰。

  5月初,全軍現役部隊預編預備役人員軍事訓練工作任務部署會在大連召開,同步啟動了現役部隊預編預備役人員軍事訓練大綱編修和能力檢驗評估兩項重要工作。這既是對預編人員近年來軍事訓練成果的全面總結,也是對其適應改革強軍新要求的實踐探索。

  面對新機遇和新挑戰,後備尖兵如何在改革強軍的時代大潮中奮楫擊水?筆者穿行于省軍區系統和現役部隊去尋找答案。

  ■預編預備役人員經過短期恢復性訓練就可投入戰位。要摒棄“門戶之見”,把他們打造成管用的——

  戰時首批動員對象

  3月初,山東省沂南縣人武部部長孫忠輝接到年度民兵預備役組織整頓工作指示。隨同指示一道下發的,還有現役部隊預編預備役人員名單和相關要求:按戶籍逐人核準信息、摸清政治表現、更新通聯方式……

  “費心費力,這不是為他人做嫁衣嗎?”人武部有的幹部職工直犯嘀咕。諸如此類的議論,引起山東省軍區黨委“一班人”的重視:“在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大棋盤上,怎麼還有如此之深的‘門戶之見’?戰時首批動員力量不放首位放何位?”

  一股蕩滌陳舊觀念的思想激流,驅散了官兵心頭的“迷霧”。在“如何適應新體制下國防動員”的大討論中,大家形成共識:“聯合作戰指揮體系下,動員與作戰融為一體,是戰鬥力生成鏈條上的關鍵一環。現役部隊預編預備役人員經過短期恢復性訓練即可投入戰位,是‘散之為民,聚之為兵’的後備尖兵,戰時首批動員工作必須放在首位。”

  為抓好落實,該省軍區把部隊預編工作與徵兵工作並舉,形成“兩個一票否決制”,動員返崗復訓率不達標的單位,年底一律不予評先,且分管領導要作書面檢查。

  縱觀省軍區動員系統,因此帶來的轉變已蔚然成勢:

  ——廣東省軍區強化“首批動員”“精準動員”“依法動員”意識,把現役部隊預編預備役人員訓練納入軍事工作指示、民兵預備役訓練計劃、後備力量保障範疇;

  ——福建省軍區集成管理現役部隊預編預備役人員信息數據,運用“互聯網 ”理念,建立兵員動員信息系統,實現“依網編兵、依網聚兵、依網管兵”;

  ——天津警備區重點抓好人員落實,構建市、區、街道三級管理網絡,定位定人、定崗定責管理預編對象,以最快的動員速度、最大的返訓率滿足現役部隊計劃需求。

  ■一個預編預備役人員就是一把尖刀,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要讓他們切實能夠——

  在關鍵點位儲備戰鬥力

  4月底,空軍某部調整預編預備役人員,對一份名冊進行3次調整:增加雷達、導彈等關鍵崗位補充數量;減少普通保障專業比重;刪掉超齡、超年限預編人員。

  一份名單何以如此大動干戈?空軍國動委人民武裝動員辦公室副主任巴建敏説:“一名預編人員就是一把尖刀,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讓少而精的預編崗位發揮最大戰鬥效益。”

  隨著現役部隊規模的壓縮,裝備科技含量越來越高,關鍵崗位已成為體系作戰能力生成跨越的重要節點。一名合格的雷達操縱員,需要1年訓練上機操作和1年值機鍛鍊,才能精確測報空情,適應實戰要求還需更久地歷練。

  在“少養兵、養精兵”的大趨勢下,為滿足新型作戰人才補充的急切需要,現役部隊預編人員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了關鍵點位儲備戰鬥力的重擔。

  預編人員作為關鍵崗位的重要補充力量已成各級共識並付諸實踐。這不是人為設置的規定,而是現實的必然選擇。5月初,在全軍現役部隊預編預備役人員軍事訓練工作任務部署會上,來自全軍部隊的70余名代表就預編人員如何發揮最大作戰潛力進行了交流討論——

  來自海軍的代表建議:減少陸勤專業比重,重點預編戰時需求大、損耗多的水面艦艇崗位;

  來自空軍的代表提出:針對部隊急缺人才,預編在原單位、原崗位,提高專業對口率;

  來自火箭軍的代表直言:抓好預編人員入口關,優中選優,建制預編,綜合選定優秀兵員編隊入庫;

  ……

  ■投入到任務中摔打,放到戰位上磨礪,編到勤務中提升。要把他們始終——

  當戰鬥骨幹來使用

  再返演兵場,他們還會像以前一樣士氣高漲嗎?經過短期恢復性訓練後,他們能熟練地操作現代化武器裝備嗎?直面艱難挑戰甚至生與死的考驗,他們能否擔負起祖國和人民的重托?

  面對疑問,預編預備役人員用行動給出答案:

  再聽軍號聲,熱血仍未冷。2014年9月,空軍某部在上海組織預編人員集訓,參訓人員馬衛國每天在起床號響起前就把戰靴擦亮,軍號一響第一個站好等著集合訓練,他説:“只要穿起軍裝,我還是一個兵!”

  身份雖不同,能力無二致。2015年6月,原第二炮兵某部120名預編人員在12天的回營訓練中進行了實裝操作、實戰演練,全部通過各項課目考核。他們的回答令人動容:“部隊訓練是不退化的肌肉記憶,與現役官兵只是身份不同,但戰鬥力並無兩樣!”

  一聲號令下,叫響看我的。2015年6月,南海某域一支新型戰艦編隊,117名近5年來退出現役的初級以上士官,先後完成搜潛、對空防禦、實射等多個課目演練。曾隨艦參加過兩次亞丁灣護航和數十次中外聯演任務的曾國彬説:“若有戰,召必回。只要祖國一聲號令,我們時刻準備上戰場!”

  目前,無論是從恢復性訓練、實裝操作、聯演聯訓的實戰化層級延伸,還是在陸海空天電多維作戰領域的拓展,都留下了預編人員的身影。一位長期從事民兵預備役工作的軍委機關領導説:“現役部隊預編預備役人員是新型作戰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戰鬥力生成的關鍵環節,要把他們投入到任務中摔打,放到戰位上磨礪,編到勤務中提升,始終當戰鬥骨幹來使用。”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