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外媒:中國反衛星技術讓美太空霸權岌岌可危

2016-07-13 13:12:05|來源:環球網|編輯:金近

【環球網軍事7月13日報道】西班牙皇家埃爾卡諾研究所網站7月11日發表題為《太空的軍事化已經到來》的文章稱,無論從何種角度看,太空競賽已經是並且在未來仍將是各大國安全日程中的一個戰略組成部分。除了科技挑戰和商業開發以外,太空競賽作為軍事領域競爭力的核心元素從一開始就顯露無遺,至少是從1957年蘇聯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伴侶號”開始。

莫斯科獲得的這一率先和出人意料的優勢是華盛頓在1969年完成登月壯舉的主要動力。在冷戰的背景下,隨著《外層空間條約》(1967年)的簽署,兩個意欲稱霸世界的大國為提高核能力展開了角逐,並研發出了當時唯一能夠打到外太空的武器:洲際導彈。上述條約決定了太空的非軍事化,規定外層空間不屬於任何國家的管轄範圍,各國可以自由進入。

文章稱,很大程度上真正遏制太空軍事化的並非這項條約,而是當時設想中部署在太空的武器的低效、成本過高以及巨大的漏洞。

直到我們進入了一個由美國和中國領頭的新階段,太空的軍事化進程才真正開始成熟。對已經公開討論“太空控制”的華盛頓來説,太空已經成為其主要弱點之一,因為其在捍衛自身利益和行使全球霸權時極度依賴部署在太空的C4ISR系統(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及監視與偵察系統)。截至2015年8月地球軌道上共計1355顆正常工作的衛星中,有549顆來自美國(中國142顆,俄羅斯131顆)。但這樣的太空主宰權面對中國日新月異的反衛星(ASAT)技術的發展似乎岌岌可危,2007年中國反衛星導彈試驗就已經成功擊毀了一顆已經報廢的氣象衛星。

文章稱,目前已經擁有4個衛星發射基地的中國計劃在2020年實現載人登月任務,並已于上月成功發射了新一代長征7號運載火箭,標誌該國運載火箭研製取得重大突破,將大幅提升進入空間的能力。而長征7號上搭載的“遨龍一號”空間碎片清理飛行器也能夠被視為先進的反衛星武器。

一場太空軍事化競賽就此加快了腳步,參賽的還有俄羅斯、以色列和日本。而歐盟呈現的形象,至少就目前來看,與上述國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4家最大的民用衛星運營商都來自歐洲或將總部設在歐洲,全球衛星生産、發射和服務工業的40%掌握在歐洲手中。此外,國際空間站50%的零部件都産自歐洲,歐洲對月球、火星、金星和土星展開的探測任務也舉世聞名,而所有這些都是各國和各企業間以和平目的進行空間合作的範例。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