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將:96B坦克3發不中因輕敵 負重輪脫落須反思
原標題:中將:96B坦克3發不中或因輕敵 負重輪脫落須反思
對“坦克大賽”的總結與反思
俄羅斯“2016國際軍事比賽”勝利閉幕。在俄軍主辦、並從全軍抽調最優秀官兵組隊比賽的情況下,我軍抽組整建制的部隊參賽,取得1個第一名,18個第二名,2項第三名,確實可喜可賀。
作為一名老坦克兵和曾經負責全軍裝甲兵訓練的作訓處長,我想就“坦克兩項”“蘇沃洛夫突擊”多説幾句。
首先,我不贊成主辦方把裝備的機動能力特別是競速能力,即所謂“跑圈”,突出到一個不適當的位置,把射擊和一些專業成績都換算成速度進行評比。尤其是保障裝備,應以本兵種(專業)作戰(作業)效能來評定成績。
二是107號坦克第一段賽程,主炮射擊3發全部脫靶的失誤要認真總結教訓。首先,對“首戰必勝”的意義重視不夠。其次,停止間對固定目標射擊(所謂靜對靜)是坦克射擊中難度最低的,96A坦克配有上反穩向火控,三發全中根本不是問題。可能去年我軍參賽隊19發全中,使今年射擊産生了“輕敵”的思想,操作不夠嚴謹、規範。再次,彈著點散佈過大,也沒有規律,首發近彈,次發偏左,三發遠彈偏右。125坦克炮千米靶密集度在0.3×0.3米以下,而這次射彈散佈面有近百平方米。顯然不是射手瞄準的問題,很可能是校炮後工況沒有穩定住,使射線(彈道)在目標所處的距離上沒有與瞄準線重合。
三是103號坦克在競速中偏向鄰車路線,發生輕微碰撞,儘管很快分開了,沒有造成嚴重後果,但也是車長的一個失誤。駕駛員在潛望鏡中的視野非常狹小,不可能看到並排行駛的其他坦克,而車長可通過旋轉360°的指揮塔觀察四週,發現與鄰車太近時,應指揮駕駛員避讓。碰撞後鄰車炮塔右轉,火炮指向我車,並非“示威”,而是因為該車車長右側近方位死角,須調轉炮塔才能看到我車。
四是109號坦克在決賽中跑掉了左側第一負重輪。首先,裝備本身品質有問題,不容回避。複雜的路面情況傳導到坦克行動部分,第一負重輪受力最大。因此第一負重輪除其他負重輪都有的曲臂軸和扭力軸外,還有專門的減震器。如果減震器強度和吸能不夠,地面傳導上來的力就會通過負重輪與曲臂軸硬磕,使曲臂軸折斷,負重輪脫離。其次,參賽96A坦克最大的改進是安裝了1000馬力的發動機,並改裝了新型變速裝置,但傳動部分和行動部分若沒有加強或加強不夠,相應部(組)件就會因強度不夠而受損。再次,曲臂軸斷裂有一個量變過程,而在檢查保養時沒有發現。可能減震器漏液或滲液,起不到減震作用導致曲臂軸撞擊限制鐵,曲臂軸産生裂紋。這些都可以通過液跡、裂紋和限制鐵檢查出來。第四個是客觀原因。跑掉負重輪的路面是一段俄羅斯獨創的連續“大搓板路”,這種路在現實戰場上不會出現,在我軍訓練場上也沒有設置。這種路起伏大於搓板路,小于大起伏路,最毀裝備。依照高速通過“大搓板路”的標準去加強裝備強度沒有必要,徒增不必要的重量。
最後還有幾點説明。一是我軍參賽的96A改進型坦克22馬力/噸,雖比俄方T-72B3M坦克25馬力/噸要小,但已能滿足作戰要求。尤其是改進傳動裝置後,動力輸出更加均衡、平順,持續推力加大,特別在過連續突起障礙物時,優勢更加明顯。96A改進型給駐新疆部隊試用,在海拔4000-5000米的高原山地作戰,因供氧不足發動機輸出功率下降,但餘下動力仍能滿足作戰需求。二是參加“蘇沃洛夫突擊”賽的我86A步戰車,在引進俄BMP-1步戰車基礎上研製,與俄BMP-2步戰車沒有大差別,都屬第二代。在比賽中我86A車組能勝俄BMP-2車組,完全靠的是乘員素質、技能和全車協同。三是所謂被要求增加“配重”問題。其實並不是什麼“配重”,而是備用履帶板,總重不過百十千克,固定在車體前上裝甲。在不安裝主動反應裝甲的情況下,這裡原來就是備份履帶板的固定位置。40多噸的坦克增加百十千克,對總重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