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4艘“歐洲野牛”戰力形成 運力超運20
原標題:解放軍4艘“歐洲野牛”戰力形成 運力超運20
近日,據中國海軍網報道,南海艦隊首次組織多艘新型氣墊登陸艇進行為期4天、遠達數百海裏的長距離奔襲登陸演練。從新聞配發的圖片看,參加演練的正是近幾年才剛剛裝備我國海軍的俄式“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
根據此前國外媒體的報道,我國從烏克蘭進口2艘“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同時利用引進的全套生産線在國內自行組裝2艘,共計4艘。從此次演練情況來看,這4艘服役的“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已經成建制形成戰鬥力。在當前南海局勢熱度不減的情況下,海軍官方媒體公開報道這一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演練,顯然有著更為深遠的意味。
“歐洲野牛”接受相當程度的改進和改裝
作為當今世界上現役最大的氣墊艇,“歐洲野牛”性能之強悍是毋庸置疑的:最大排水量555噸、最大載重量150噸,最大航速63節,在航速為55節時最大航程達到300海裏(556千米)。而且,出於對岸上目標實施火力打擊的需要,“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除了2座AK-630型30毫米6管近防炮和2具雙聯裝近程防空導彈發射架,還配備了2座22管140毫米艦載火箭炮。此外,“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還能夠攜帶80枚水雷,可執行佈雷任務。應該説在冷戰後期的蘇聯海軍中,“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無疑是其最為強大的登陸利器,甚至在蘇聯解體後還一度獲得了希臘海軍的青睞,俄羅斯和烏克蘭一共向希臘出口了4艘。
然而,當前的中國海軍無論在作戰理論,還是在裝備性能、兵力結構上,都與蘇聯海軍存在很大差異,“歐洲野牛”某些比較“牛”的性能並不完全符合中國海軍的需要。因此,裝備中國海軍的4艘“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與原型相比有相當程度的改進、改裝,從而使其更加符合當前中國海軍的作戰要求。
從中國海軍網的這篇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海軍之所以會引進“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最為看重的幾點就是其“裝載能力強、機動速度快、奔襲距離遠等特點”。“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的運載能力遠遠超過剛剛服役的運-20大型運輸機,一次可以將3輛主戰坦克或500余名全副武裝的官兵運送到目標島嶼。同時,其巡航速度又遠遠超過常規運輸艦艇。
這就意味著以三亞為起點,1艘“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可以僅用3個多小時就將最多150噸的裝備或人員運送到永興島。如果是多艘編隊,則完全可以將營級甚至旅級部隊成建制快速部署到其最大航程範圍內的任何一個南海島嶼上。這一點對於當前的中國海軍來説,將是戰鬥力里程碑式的提升。
因此,對於已經服役的“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來説,中國海軍希望其在保持強大的載重能力和高巡航速度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提升最大航程,從而專注于執行由岸對岸的快速運輸任務,其他方面完全可以捨棄。
於是,我們就可以看到,相比蘇聯海軍裝備的原型艇,中國海軍已經服役的改進型“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拆除了2座22管140毫米艦載火箭炮和2具雙聯裝近程防空導彈發射架,僅保留2座用於自衛的AK-630型30毫米6管近防炮,原有的佈雷能力也可能一併撤除。這樣,節省下來的排水量可以用來裝載更多燃油,進一步提升航程。根據國外媒體報道,經過改進後,“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的最大航程將提升至500海裏/55節,以永興島為基地,其作戰範圍可以覆蓋整個南沙群島和中沙群島,甚至包括越南海岸線大部以及菲律賓西海岸一部。
在中國海軍網的報道中曾提到,演練中還包括了“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遭遇“敵方”武裝直升機攔截、打擊的科目,有一艘氣墊登陸艇還被“擊傷”。由於該艇只有2座AK-630型30毫米6管近防炮用於自衛,其在面對敵方戰機、武裝直升機、中小型水面艦艇的打擊時,無疑將受到極大的考驗。但是,在戰時,依靠我國空軍及海軍強大的作戰體系,“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可以得到空中及水面艦艇的護航支援。在我方掌控相關海域制空權和制海權的情況下,該艇完全可以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快速及時地將部隊運上登陸海灘。此外,鋻於氣墊艇艇身在氣流的托舉下不接觸海面這一特性,水雷及魚雷也無法對其構成威脅,相比其他常規水面艦艇更安全。
最大限度挖掘潛能是今後重要課題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我們也應當客觀地看到“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強大背後所付出的代價。據國外媒體報道,4艘“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加全部生産線技術轉讓的總共費用為3.15億美元,平均每艘艇7875萬美元。該合同簽署于2009年,以當年的匯率換算差不多5.4億人民幣一艘。這對於排水量僅有500余噸、用於登陸運輸的水面艦艇來説,不可謂不貴。
相比售價,“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服役後的維護保障費用也相當高昂。該艇裝備了多達5台UGT-6000燃氣渦輪機(單臺功率10000馬力),其中3台驅動位於艦尾的3具大型四葉片可變距推進風扇,另外2台驅動4具NO-10型舉升風扇,動力-推進系統相當複雜。而且,所有動力-推進系統的零備件供應都要依賴烏克蘭相關企業。希臘在2001年-2005年先後裝備4艘“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後,飽受昂貴的後勤保障維護費用的困擾,最後不得不減少該艇的使用,至2014年終於決定將全部4艘提前退役。
我國在得到“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的全套生産線後,雖然已經具備組裝能力,但是依然要從烏克蘭採購核心設備,尤其是動力-推進系統。此外,該艇的後續國産化也需要大量資金支持。
從性能上説,“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也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短板,那就是對於海況和風力的限制比較高。根據現有資料,該艇在最大浪高2米(4級以下海況)、風速12米/秒(6級以下風力)時可以保持平穩行駛。如果超過這一海況航行,則存在一定的風險。然而,從南海常年海況和風力來看,經常會有3米以上的大浪甚至巨浪,風力則往往會達到7級以上。在這樣的海況和風力下,“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的使用將會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我們可以在報道中看到,此次演練的目的之一就是檢驗該型艇在遠程航渡、灘頭越障等過程中的戰技性能“邊界值”,以最大限度挖掘裝備潛能。我國南海諸多島礁的灘頭登陸條件十分複雜,如何使原本為蘇軍作戰要求而設計的“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適應我國的環境,顯然將是海軍未來面對的重要課題。
在我國海軍各類艦艇的發展中,兩棲登陸艦艇曾一度是備受忽視、更新換代最慢的一個。不過,從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我國在兩棲登陸艦艇的設計和建造上開始逐漸趕上世界領先水準,很多非常有代表性的西方艦艇類型開始出現在人民海軍的序列中,包括兩棲船塢登陸艦、中型氣墊登陸艇等,甚至具備直通甲板的兩棲攻擊艦也呼之欲出。在這種情況下,“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這種非常典型的俄式艦艇的引進多少有些出乎外界的意料。在首批4艘服役並形成戰鬥力後,相信我國海軍會全方位評估該艇在相關海域的作戰效能,以便在其後續發展中根據自身需求進行相應的改進。國外媒體曾一度推測中國海軍會裝備多達12艘“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但在烏克蘭已決定不再生産該艇並將全套生産線轉讓給我國的前提下,“歐洲野牛”是否會在這個東方古國重獲新生,還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