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血色故都,我們回家

2016-08-26 14:44:53|來源:解放軍報|編輯:鄧晨曦

  血色故都,我們回家

  ■中國軍網記者 鄭文達

  作為軍報人,踏上瑞金,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其實,何止于我,所有參加此次重走長征路的媒體人都與這裡有著深厚的淵源。心心唸唸地盼著,一個我從未到過的地方。

  血色故都,我們回家

  位於紅軍總政治部舊址處的鄧小平臥室兼《紅星報》編輯部。

  (一)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

  ——紀伯倫《先知》

  瑞金城西沙洲壩,當年紅軍總政治部舊址。穿過田埂,遠遠望見兩棟白房子佇立於荷塘之畔。前面那棟就是總政舊址,屋前的水塘荷葉蔽日,池畔數株綠竹矗立,直指青天,將當年的紅軍總政舊址襯得如此蒼涼蕭瑟。這裡早已不見昔日烽火連天的壯觀,那種壯烈已在歲月的風霜中泯滅。我陡生一種莫可名狀的激情和一絲戰栗,仿佛重回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腳步也變得如此沉重,仿佛歷史的腳步在這一刻由我帶動!

  步入屋內,一方天井,日月于中,四水歸堂。正廳左右有兩道耳房,鄧小平臥室兼《紅星報》編輯部就位於右手耳房第二間。門前的回廊苔痕斑斑,處處可見歲月的滄桑。我的心有一絲慌亂,又有一絲期待。屋內一床一幾一凳,浸潤著歷史原色的手滾油印機,似乎還散發著《解放軍報》前身最初的油墨芳香。

  就在這裡,時任主編的鄧小平親自撰文、親手刻寫《紅星報》,平均5天出一期,共編寫了70多期。長征途中,《紅星報》更是成為黨中央和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唯一喉舌。它寫下的不止是新聞,更是號令,是歷史。

  從這裡出發,與時代同行,繼承《紅星報》血脈的《解放軍報》沿著先輩的足跡已經成長為擁有一張主報、七種子報子刊以及包括中國軍網、國防部網、八一網絡電視、軍報記者微博微信、解放軍報客戶端等10余個網絡和新媒體發佈平臺在內的中國最大的官方軍事傳媒集團。

  憑欄窗外,蟲鳴鳥啼,一問一答,昨天與今天在這裡形成深刻地對照與互文。

  血色故都,我們回家

  當年的《紅星報》,它是現在《解放軍報》的前身。

  血色故都,我們回家

  當年印刷《紅星報》的手滾油印機。

  從來沒有哪一個城,會成為如此眾多媒體的尋根之地。

  新華社記者在紅色中華通訊社舊址前微笑合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于紅色中華新聞臺斑駁電臺前駐足聆聽,中共中央政治局舊址處那塊挂著“中共中央宣傳部”紅底黑字的牌匾,歷史靜謐中,我們與先輩在這裡一前一後地抵達。血脈相連中,我們穿行在那些復活的靈魂裏彩色行軍。

  瑞金,我們回家了!

  血色故都,我們回家

  媒體記者紛紛與紅色中華通訊社舊址合影留念。

  血色故都,我們回家

  鄧小平臥室兼《紅星報》編輯部內景。

  血色故都,我們回家

  中共中央宣傳部舊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