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直擊中俄海軍南海練兵:中國艦艇擔任藍軍假想敵

2016-09-14 09:44:57|來源:環球時報|編輯:金近

  【環球時報赴湛江特派記者 郭媛丹】9月13日,中俄“海上聯合-2016”軍事演習正式開始。此次演習首次按照“紅藍方”形式進行編組,並首次啟用中俄專用指揮信息系統,表明兩軍之間戰略互信進一步加深。《環球時報》記者當天還現場觀摩了中俄海軍的損管訓練。

  中俄“海上聯合”系列軍事演習進入第5個年頭,雙方合作持續深化,互信也發展到一個新水準。在組織模式、導調指揮等方面有了創新。此次演習首次按照“紅藍方”形式進行編組,紅方兵力由中俄海軍艦艇編隊混編,藍方兵力由中方艦艇擔任,演習期間,紅藍雙方將以背靠背形式開展對抗演練。

  在此次聯合演習中首次啟用中俄專用指揮信息系統,雙方能同步實時掌握演習進展和相關海空域情報態勢信息,共同指揮參演兵力完成演習任務。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俄兩國“海上聯合”演習從2012年以來不斷加強融合和協同。“2014年中俄海軍參演艦艇首次進行混編,水面艦艇編隊進行互為條件的超視距攻防演練,潛艇和艦機實施背靠背演練,此次更是首次按照‘紅藍方’形式進行混合編組,將進一步提高聯演的實戰性,提升兩國兩軍之間戰略互信。”

  雖然兩國海軍的艦艇編隊還沒有出海,但聯合演習的大幕已經正式打開。13日下午,《環球時報》記者在南海艦隊某艦艇損管綜合訓練系統中心現場觀摩了中俄海軍利用該中心的損管堵漏系統展開訓練的場面。

  據介紹,損管是損害管制的簡稱,是指艦艇為保持或恢復自身戰鬥力所採取的預防、限制和消除損害的措施和行動,主要包括防火、滅火、堵漏等內容。

  演練現場模擬了一艘護衛艦艙室起火的情況。在指揮室中,指揮人員可以通過監視屏看到模擬艙室裏人員的操作情況。隨著火勢變大,儀錶上溫度在不斷變化,同時還會顯示艙室內的氧氣含量、有害氣體含量等重要指標。據介紹,這套訓練系統在全海軍普遍列裝,有效提高訓練效果。

  俄海軍副總司令費多堅科夫觀看了該訓練,他非常仔細地觀看了中俄軍人的操作,並不時提出問題,比如艙室內的最高溫度,訓練成績如何評估等。

  該訓練中心的教練員任凱博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俄官兵上午已經進行過訓練,雙方自帶裝備,互相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俄方的特點是行動迅速、敏捷、靈活,著裝有可借鑒之處。中方的特點是協同配合能力強,滅火動作精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