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解放軍山地叢林勁旅轉隸西部戰區 首練崑崙腹地

2016-09-19 10:37:51|來源:解放軍報|編輯:杜軍帥

  解放軍山地叢林勁旅轉隸西部戰區 首練崑崙腹地

  本報訊 特約記者孫利波、彭小明報道:遭“敵”衛星偵察,空中火力打擊,強電磁干擾……初秋時節,第13集團軍機關和所屬部隊赴海拔4000多米的崑崙山腹地開展實戰化訓練。從平原盆地到雪域高原,從嘉陵江畔到三江源頭,部隊千里機動始終烽火相隨、硝煙瀰漫。該集團軍領導介紹,這是他們整建制進行的海拔跨度最大、機動距離最遠的一次實戰化兵力投送,旨在提升部隊高原高寒地區作戰能力。

  該集團軍之前隸屬於原成都軍區,是山地叢林作戰的拳頭力量。隨著新的領導指揮體制建立,他們轉隸西部戰區陸軍。西部戰區陸軍黨委在籌劃年度演訓任務中認為,按照全域作戰要求錘鍊部隊實戰能力,就要堅持仗在哪打、兵在哪練。基於此,該集團軍轉隸後的野外駐訓“第一課”,就設在了他們從未涉足過的崑崙山腹地。該集團軍領導説:“戰爭,不會發生在你熟悉的地域,什麼樣複雜環境都能遇到,推進實戰化訓練,就要提升訓練的‘陌生系數’。”

  記者跟隨採訪看到,剛上軍列,各種考驗便接踵而至。滿載人員裝備的軍列一站直達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導調組不安排中途補給休整,檢驗部隊的耐力和速度。此外,他們還隨機導調“藍軍”進行圍追堵截,錘鍊官兵“走打吃住藏”的能力。一次,列車短暫經停高原荒漠上,某團警戒人員加強了對空警戒,卻放鬆了對地偵察,結果被潛伏在沙土中的“敵人”打了個措手不及。整個機動途中,他們遇“敵”達30多次,近半數課目都是在夜間展開。

  海拔不斷攀升,氧氣越來越稀薄。無依託自主式保障是官兵面臨的又一個“攔路虎”。軍需供給,從零開始構建補給鏈;高原防病,一批新式攜行裝備配屬到單兵……軍需助理周源洪對此深有感觸:“以往外訓機動途中輕車熟路的保障模式已不適應新的體制和陌生環境,都需要重新積累經驗值、健全保障鏈。”

  烽火燃天路,兵陣動若弦。記者看到,大部隊剛剛走下軍列,通過摩托化、空中輸送的官兵也同步抵達。依託指揮方艙搭建的“中軍帳”內鍵盤聲聲、指令交錯,來自西部戰區陸軍、該集團軍、空軍某師的指揮員聯合辦公、聯合指揮,人員與重型裝備迅速實現有效對接。該集團軍司令部領導介紹,部隊此次奔赴高原,“一口氣”闖過江畔峽谷、雪山隘口、大漠戈壁,先後克服人體機能下降、武器裝備性能不足等多個機動難題。到達預定地域不到3天,所屬部隊均成功進行實彈射擊。

  觀訓快評

  以打仗姿態寫好改革答卷

  ■周 猛

  歷史的天空浩瀚無垠,摘星攬月的天梯,從來留給勇於攀登的變革者。時代的長河奔涌浩蕩,最晶瑩的浪花,總是屬於那些奮楫中流的弄潮兒。

  面對改革這場時代大考,我們應以怎樣的姿態應試趕考?第13集團軍將轉隸後首次駐訓放在從未涉足的雪域高原,將答卷寫在了晝夜兼程的征途上,寫在了風雪砥礪的練兵場,寫在了自我加壓的一場場考驗中。他們的實踐啟示我們,面對改革,只有凝神聚力抓備戰謀打贏,才能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使命,向黨和人民交出合格的答卷。

  生命有禁區,打贏無盲區。巍巍崑崙,始終代表著一種高度、一種挑戰、一種召喚。一支支雄師勁旅從平原盆地挺進莽莽崑崙,跨越的不僅僅是海拔的高度、地域的界限、環境的局限,更帶來了思想觀念的嬗變、作戰理念的更新、實戰能力的躍升。

  無限風光在險峰,實戰化訓練亦是如此。讓我們聽從使命的召喚,不畏艱險、挑戰極限、勇攀高峰、不斷超越,在最複雜、最惡劣的環境中淬火礪練,努力縮短校場與戰場的“高度差”,以實戰能力的提升迎接改革考驗、推動改革實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