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空軍新增46名"獵人":集訓前教員讓自挖"墓地"

2016-09-28 14:09:14|來源:中國軍網|編輯:鄧晨曦

空軍新增46名"獵人":集訓前教員讓自挖"墓地"

  原標題:傘兵“獵人”:為軍旗而戰

  近日,經過一百餘天鍛鋼淬火,來自空軍各部的46名隊員在鄂北某訓練基地結業,並獲得空軍“獵人”稱號,其中13名優秀隊員獲得“獵人”榮譽勳章。作為空降兵的“獵人”,不僅要有天上能飛、地面能打、水中能潛的作戰技能,而且必須精通遠程奔襲、敵後偵察、滲透破壞等特種作戰技巧。通過一次次極其殘酷的摔打磨練,所有結業隊員們均能熟練掌握5種以上滑降動作;熟練掌握止血、包紮、固定和搬運等基本救護手法;均會使用制式或簡易爆破器材對爆破目標進行爆破;在半小時內完成1000米武裝泅渡,2小時內完成徒手蛙泳;掌握各種條件下入水與出水、下潛的方法……

  榮譽高於尊嚴

  “在這裡,你們沒有軍銜,沒有名字,更沒有尊嚴,你們只有一個代號———‘獵人’。這裡沒有同情和眼淚,只有汗水與鮮血……”剛到集訓隊第一天,教員的“歡迎辭”,就令大家打了個冷顫,隊員也有了新名字——“獵人”××號。

  在集訓隊附近的一塊空地,教員讓隊員們每人挖了一個小坑。完成後,教員冷笑道:“菜鳥們,看到了吧,這就是你們的‘墓地’。誰想退出,就自己把號碼牌插在上面!”

  倣照國外“獵人”學校的模式,集訓隊特地也養了一條小狗,編為“獵人61”號,這意味著隊員們的地位跟狗一樣。但在實際生活中,隊員們的地位往往還比不上小狗:大家不僅要輪流照顧狗的吃喝拉撒睡,每次出操也絕不能跑在它後面,否則就要受罰。吃飯時,要先把小狗的食物打好,隊員們才能打飯,而且還要跟它一樣趴在地上進餐。

  在一次內務檢查中,教導員姜海發現了角落的麵包袋,隨即教員們對隊員的宿舍進行“翻箱倒櫃”,藏著的零食全被搜了出來。原本想著會有一場暴風雨般的體罰,沒想到,教導員姜海卻和顏悅色地對隊員們説:“你們訓練很辛苦,偷吃點可以理解,現在拿上碗筷,準備加餐。”

  就在大家列隊在飯堂前,幻想著能飽餐一頓時,卻發現兩名教員將晚餐的饅頭和飯菜倒在地上,用靴子踩爛。教導員姜海臉色一沉,命令隊員們將地上的東西全部吃掉。

  看著落在地上的饅頭,隊員們個個面露難色。“只要卸下號碼牌,馬上就能去飯堂吃麵條!”教員吼道。

  最終,隊員們把混著泥水的饅頭跟飯菜全部咽下,吃完,教員們才離開。從此,除了隊裏提供的食物,沒有一個隊員再敢偷吃。

  面對超出想像的身體和心理上的考驗,有的隊員也有過放棄的念頭,但一想到代表的是各自單位的形象,看到門口升起的連旗,都咬牙堅持了下來。

  在集訓隊內流傳最廣的一句話是:不怕上刀山下火海、就怕進“獵人”墓地。因為一旦承認失敗,就需要把自己的“代號牌”插入墓地,降下連旗,離開營地———對於有著上甘嶺英雄血脈的他們來説,這比死還難受。

  “我寧願倒在陣地,而不是走進墓地。”某團唯一一名參加集訓的“95後”戰士馬坤曾説:“每次夜間站崗,我就會不由自主看看營地門口,自己帶來的那面旗。旗子怎麼帶過來,我就要怎麼把它帶回去。”

  為了在明天戰場上打贏

  44號“獵人”趙志偉,是來自空降兵某摩步團機炮連的一名排長。當初聽到“獵人”集訓的通知,他第一個就報了名,並向連隊戰友立下軍令狀——一定堅持到最後。連長鄭重的把連旗交給他,帶領全連戰友向他莊嚴敬禮,説道:“三個月後我們還在這等你凱旋!”

  “今天的無情,就是為了讓你們在明天的戰場上活著!”集訓隊的夜晚,往往隨著一聲空爆彈的炸響而開始:發煙罐在宿舍發出濃濃煙霧,煙幕中,大家摸著衣服,在高壓水槍的衝擊下迅速從房間爬出。

  “記住了,以後夜晚的集合沒有哨音,有時候是水槍,更多的是瓦斯!”教員的吼聲時常迴響在夜空。

  對於“獵人”們來説,訓練固然殘酷,而無法得到足夠的休息才是最大的挑戰。人連續一兩天不睡覺就會感到十分疲憊,而連續一週得不到充足的睡眠,難受程度可想而知。

  “地獄周”期間,為了防止隊員們休息,教員每天晚上都會安排“節目”。例如清潔武器、組織體能訓練等,有時候乾脆讓他們自由聊天,不過前提必須是站著。有一次幾個隊員剛剛還在説話,眨眼就站著睡著了,直到後來教員把他們吼醒。緊接著就是另一項課目——“獵人”湖的洗禮。瑟瑟涼風中,大家舉著近30千克的背囊跳進湖中,蹲下、起立,直到天明。20號“獵人”劉威峰曾苦笑道:“‘獵人’湖是我們夜晚最大的‘夢魘’。”教員卻不這樣認為,他們怒吼著“戰場比這更殘酷!”

  然而,更艱苦的訓練還在等待著隊員們的到來。他們要連續行軍24小時,扛圓木、彈藥箱、推車,克服疼痛、寒冷、乾渴、饑餓。經常有隊員在行軍、排隊等待的間隙睡著,為此大家不得不在道路中間小憩,好讓後面的隊友叫醒。

  20號“獵人”劉威峰為了能參加此次集訓,去年底剛選取下士就開始為選拔做準備,誓言拿到“獵人”勳章。第三階段綜合演練中,他和隊友們要在三天兩夜時間內負重山地行軍120千米,穿插完成隱蔽滲透、敵後偵察、破襲目標、衛生救護等23個訓練課目,磨練絕處逢生的野戰生存技能。

  在一次夜間穿越叢林的過程中,由於光線不良,劉威峰的額頭被鋒利的樹枝劃開一條長達3釐米的傷口,血流不止。沒有燈光,沒有救援,小組隊員們只能借助戰術手電的微光,用雙氧水對傷口進行簡單的消毒和包紮。為了不發出叫聲暴露行蹤而被扣分,劉威峰用力咬著木棍,強忍著疼痛,直至處理完畢。走出叢林時,劉威峰頭上的紗布早已被鮮血浸透。

  “人在旗在”是屬於軍人的榮譽

  33號“獵人”雷響聲已是第二次參加“獵人”集訓。兩年前,他因為個子矮小,軍事素質也不冒尖而不被連隊看好,指導員怕他吃不消,勸他不要參加,但他還是依靠頑強的毅力在全程淘汰的集訓中帶著結業證書回到了連隊。看著指導員驚訝的眼神,他卻説:“這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一枚優秀勳章!”

  只有昨天是最輕鬆的日子,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三個多月,隨著集訓臨近尾聲,檢驗訓練成果的時候到了,一場“戰鬥”悄然打響:在三天兩夜時間裏,隊員們要負重30千克,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下,憑一張地圖和2兩大米,進行130千米遠距離滲透,途中還要完成武裝泅渡、戰場救護、排雷、崖壁攀登、人質解救等20多項考核。

  悶熱難當,毒蛇侵擾,這些困難沒有難倒隊員。他們依靠平時練就的過硬本領和頑強意志,一路忍饑挨餓,在密林中穿行。第一小組在翻越一座大山時,雷響聲的小組長由於方位判定失誤,將整個小組帶入深山密林中的“死地”,此時距淘汰只剩下不到20個小時,隊員們利用所學的技能,披荊斬棘,攀爬陡壁,在荒山野嶺中硬是闖出一條路,完成考核。

  押俘、逃生、生吃昆蟲……一系列隊員們之前聞所未聞的訓練課目,在此次集訓中全部一一亮相,讓隊員們的身心接受了最嚴酷的磨練,完成了戰爭“接種”。一百餘天的殘酷集訓,每一項訓練都是一種生死考驗,隊員們經受了血與火、苦與累的洗禮。

  “人在旗在”的背後是屬於軍人的榮譽感。集訓隊隊長李桂兵表示:“在這裡,不到最後一刻,隨時都可能被淘汰出局,能力和榮譽是隊員們刻苦訓練的最好褒獎。”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