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中國國産潛艇救援船實現全電推進 外方讚不絕口

2016-10-19 13:53:35|來源:環球網|編輯:趙妍

  原標題:中國國産潛艇救援船實現全電推進 外方讚不絕口

  

  【環球網軍事10月19日報道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提及中國海軍的高速發展,外界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龐大的航母、威武的大型驅逐艦……然而這些主力戰艦形成戰鬥力的背後,離不開各種“身懷絕技”的保障部隊。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北海艦隊某防救支隊擁有世界頂級技術的海上援潛救生平臺和高科技搜尋探測裝備,還保持著載人深潛試驗的亞洲紀錄。不久前,《環球時報》記者與全軍唯一的海上防險救生支隊有了最近距離的接觸。

  長島船可靈活地原地轉彎

  2000年,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失事,艇上118名官兵全部遇難。這場災難給各國提出“援潛救生”的高難命題。同樣的難題也擺在北海艦隊的海上防險救生支隊面前。該支隊是海軍唯一一支海上防險救生支隊,裝備有全軍最先進的援潛救生裝備,擔負全海軍各轄區援潛救生任務。

  如今這個難題解決得如何了?《環球時報》記者跟隨該支隊的“明星船”長島船體驗了一次。今年夏季,長島船作為中國海軍編隊的一員,參加了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2016”多國聯合軍演。該支隊政委劉長敏介紹説,這艘由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救生船裝備系統先進,採用全電力推進,實現了無級變速,可精準控制航速。讓人吃驚的是,憑藉船上的側向推進器和全回轉主推,這個龐然大物竟能非常靈活地實現艦艇的前進後退、側移、原地轉向及在作業海區動力定位等操作。“在一次訪問某國靠碼頭的時候,對方看著長島船原地轉向,讚不絕口。”劉長敏説。

  體驗過長島船對失事潛艇模擬救援打撈演習之後,《環球時報》記者對它的先進性有了直觀感受。隨船到達演習海域後,記者很快就有了第一個發現。與其他艦艇需要拋錨不同,依靠電力推進系統的長島船不需要拋錨等額外操作便能精確定位,在目標上方部署作業場,不但能節約時間,還可以避免對水下施救目標造成損害。

  深潛救生艇能水下500米作業

  長島船上搭載有先進的援潛裝備,包括世界頂級的深潛救生艇、1000米作業遙控潛器等,具備搜索、定位和打撈、救援等綜合作業能力。

  “在能見度幾乎為零的水下,施救最關鍵的是能不能找到;然後決定用什麼樣的方式進行救援。”隨船指揮的該支隊參謀長杜長余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各種新型裝備顯然有助於儘快發現目標,比如多型側掃聲吶、圖像聲吶,還有水下機器人——遙控潛水器等。在側掃聲吶顯示屏上,佈滿大小形狀都不同的圖案。掃測組組長于耀先介紹説,“這些圖形是各種水下物體,我們根據大小來研判出目標物,然後指引潛水員進行水下操作。”

  某型深潛救生艇的列裝,使得中國海軍水下救援能力大幅提升。該深潛救生艇最大載人18人,作業深度500米。要知道,300米就是大多數作戰潛艇能承受的極限深度。這種救生艇擁有由6個螺旋槳組成的推進系統,使其在水下能自由調整姿態,與失事潛艇進行對接。《環球時報》記者在演習中看到,該救生艇吊放入水後,使用聲波定位儀和圖像聲吶判定失事潛艇方位。待救生艇抵達失事潛艇救生平臺上方後,首先與失事潛艇救生平臺對接,等與潛艇艇內的壓力平衡後,深潛救生艇下室艙蓋與失事潛艇救生艙蓋打開,二者連為一體,建立救生轉運通道,艇員順利通過通道進入深潛救生艇。

  航空救生分隊擅長中遠海域援救

  使用深潛救生艇進行水下對接救援只是一種救援方式,潛艇救援有很多種,例如機動型救生鐘對接失事潛艇也是一種施救方式。2006年9月,該支隊首次使用救生鐘在黃海某海域與“失事”潛艇對接成功施救,標誌著解放軍對潛艇實施救援的能力有了新的提升。自從1939年美國首次使用該裝置將33名艇員從72米深的失事潛艇中成功救出後,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實際使用過這種方法。目前中國新型潛水鐘已通過340米的水深測試。

  該支隊支隊長劉傑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對防救部隊而言,沒有平時戰時區分,只要有情況,隨時都能出發。該支隊在黃渤海、東海、南海的不同海域均展開援潛救生訓練演練,具備對海軍所有型號潛艇極限深度實艇對接救援的能力。

  隨著中國海軍現代化加速發展,作戰艦艇航跡由近海向深藍延伸,該支隊還組建了全軍首支航空救生分隊。劉長敏表示,現在海軍部隊的活動區域,僅靠艦船機動很難保證救援的時效性和成功率,而航空救生分隊能夠將援潛人員、裝備和物資快速、準確地投放至失事海域,把失事潛艇的最新動態傳回岸基指揮所和後續援救部隊,在中遠海援救行動中,能發揮關鍵作用。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