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俄完成“鎧甲”-SM系統設計 即將開始樣機製造

2016-10-26 14:56:38|來源:中國網|編輯:張倩楠

  原標題:俄完成“鎧甲”-SM系統設計 即將開始樣機製造

  中國網新聞10月26日訊 據英國《簡氏防務週刊》近日報道,俄羅斯將在2018年開始生産“鎧甲”-SM(Pantsyr)彈炮結合防空系統。目前,該系統設計階段已經結束,預計今年或2017年初開始樣機製造。

  近程防空作戰的“組合拳”:彈炮結合防空系統

  彈炮結合防空系統是一種新型組合式防空作戰裝備,又稱“高射炮+地空導彈防禦”作戰系統。此類防空系統多為20mm至30mm小口徑高炮與可攜式紅外自動尋的導彈結合體。導彈“牽手”高炮,既保持了中小口徑系統低空、超低空作戰反應迅速的優點,又適當擴大了武器裝備系統的作戰空域,從而確保能打出“彈炮組合拳”,成為近程防空作戰的殺手锏。時至今日,將以往分散火力、火控、運載、指控等裝備集中配置,將目標搜索與跟蹤、姿態測量與穩定、數據處理與計算、信息融合與決策、火力指揮與控制等功能融為一體,已成為防空作戰系統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因此彈炮集成系統也被外軍譽為防空作戰“火力倍增器”。

  經過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的檢驗,彈炮結合防空作戰系統已由原來的幾個品種發展到現在的數十種。從彈炮合一發展到彈炮箭合一,火炮口徑從25mm擴展到35mm甚至40mm,導彈射程、威力進一步提升,整個作戰系統戰鬥性能備受矚目。目前,國外較典型的彈炮一體系統主要有:俄羅斯“鎧甲”式彈炮結合防空系統;美國的LAV-AD彈炮箭合一防空系統、“運動衫”系列彈炮合一防空系統;以色列的MACHBET彈炮合一防空系統等,其發展水準可謂各有韆鞦。

  在彈炮結合防空系統中,導彈與高炮的“物理結合”,産生了高效的“化學反應”,堪稱完美地將各自存在的短板補齊,創新發展亮點多多。融合了二者優勢的彈炮結合防空作戰系統巧妙地運用小口徑高炮射速快、火力猛的特點和防空導彈作用距離遠、射擊精度高的特點,在中低空、中近程編織起了一道“火力交叉網”,實現了導彈“精確命中”和高炮系統“火網攔截”的有機結合。“各司其職”又“配合默契”的作戰模式,有效降低了低空突防威脅,實現了單一防空火炮或防空導彈難以達到的系統作戰之效。

  在現代防空作戰體系中,彈炮結合防空系統主要擔負坦克、裝甲部隊行軍作戰的伴隨防空任務。因此,“説走就走”機動能力成為彈炮結合作戰系統的重要戰術性能。目前,外軍絕大多數彈炮結合防空作戰系統均採用了自行式設計理念,將高炮、導彈和光電火控裝置集成在一輛輪式或履帶車上,使該系統具有了與被掩護對象相同的行駛速度、越野能力及最大行駛里程。此外,為有效提高戰場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該系統還普遍採用了模組化、系列化、通用化設計理念。

  彈炮結合防空作戰系統還具備了一定的戰場防護、抗偵察、抗電子干擾和夜間作戰能力;在複雜戰場環境下,當雷達系統失效時,炮手仍可借助概略瞄準裝置和光電火控系統搜捕、跟蹤、射擊目標,充分體現出了與生俱來的戰場適應能力。同時,打完就走、邊走邊打、易於維護保養的種種特殊技能,讓這種防空作戰裝備大家族的新成員,自一誕生起便讓各國兵家刮目相看。

  在蘇聯解體的“陣痛”之下發展起來的“鎧甲”家族

  1980年代末期,蘇聯防空軍首次提出了新型近程防空系統研製計劃,其目的主要是為S-300P等高價值遠程防空導彈系統提供近程防空掩護。S-300P作為蘇聯時代最新型遠程防空導彈系統,具有射程遠、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等特點,是可以與美國“愛國者”防空導彈相媲美的新一代遠程防空導彈系統。但早期S-300P系統由於低空目標搜索能力、導彈最低射界等方面的限制,對低空近程目標打擊效果不佳。同時,大型的遠程防空導彈本身成本就比較高,打擊空地導彈、制導炸彈等小型空中目標消費比差。因此,蘇軍需要一種既能夠為大型防空系統提供近程防禦,又能單獨執行要地防空作戰的新型防空導彈系統。

  1990年,圖拉儀器製造設計局在“通古斯卡”武器系統基礎上開始了新型防空系統研製工作。雖然隨後而來的蘇聯解體對研製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影響,但新成立的俄羅斯聯邦軍隊同樣急切需要該款防空系統,而且將這種研製進度較快、成品程度較高的新型武器系統作為俄羅斯聯邦成立後研製的第一種新型防空導彈系統,又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和宣傳價值。因此,該型防空武器系統並未像其他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武器研製計劃那樣胎死腹中,而是進一步加快了研製進度。到1994年,第一套系統就已經完成了研製生産,被命名為“鎧甲”-S(Панцирь-С)彈炮合一防空武器系統,並於次年莫斯科航展上首次亮相。

  原型“鎧甲”-S系統採用“烏拉爾”5323-20型4軸8輪卡車底盤,由於主要用於要地防空,因此並未採用防護性更好的裝甲履帶底盤。卡車後部安裝有控制艙和武器系統,配有2門2A72型30毫米機關炮和12枚9M335(北約稱“SA-22”)防空導彈。其中,9M335是“通古斯卡”系統9M311導彈的改進型(曾稱9M311M),採用了更強大的發動機,將射程增至12千米,射高達到8千米,彈頭增重至20千克。機關炮由防空專用的2A38型雙管30毫米機炮換成了單管的2A72機炮,每側各一門,這是BMP-3步兵戰車上使用的火炮,精度高但射速僅330發/分,只能作為防空輔助之用,但卻具有打擊輕型地面裝甲目標的作用,進一步拓展了系統的多用性。

  “鎧甲”-S採用的是單管的2A72機炮,後來的“鎧甲”系列大多數採用雙管2A38系列,只在部分外貿型中還採用2A72。基型車安裝了早期拋物面三坐標搜索雷達和費佐頓-NIIR公司研製的雙波段1L36-01目標跟蹤和導彈制導雷達,1L36-01由一大一小兩個圓盤狀雷達組成,雷達中央前方均有一饋源,外面覆蓋了錐形整流罩,可以控制導彈同時打擊2個目標。

  費佐頓-NIIR公司研製的雙波段1L36-01目標跟蹤和導彈制導雷達,這是脫掉錐形整流罩的樣子,可以看到中心饋源。

  “鎧甲”-S系統一經亮相就受到了國際買家的注意,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首先表示了興趣,在詳細考察研究後,于2000年和俄羅斯簽訂了採購50套出口型防空系統的訂單,由圖拉儀器設計製造局為阿聯酋陸軍提供50套“鎧甲”-S1E(Панцирь-С1Э)。出口阿聯酋的“鎧甲”-S1E除了使用德制MAN SX-45型4軸8輪卡車底盤外,外形已經有了“鎧甲”-S1的樣子阿聯酋的訂單為圖拉儀器設計製造局帶來了豐厚收益,進一步推動了俄軍自用型“鎧甲”-S1的研製和定型生産。2005年,安裝在新款“卡瑪茲”-6560型4軸8輪底盤上的量産型“鎧甲”-S1系統亮相。

  雙型混搭的新一代“鎧甲”-SM防空系統設計堪稱巧妙

  雖然在十餘年時間裏,俄羅斯開發了千姿百態的“鎧甲”系統,但其核心均是“鎧甲”-S1技術標準,而外貿型是或多或少降低標準的低性能版,並未實現跨越式進步。2014年3月20日,俄羅斯副總理德米特裏·羅戈津在接受俄新社採訪時,向外界宣佈了新一代“鎧甲”系統的存在。

  直到2015年莫斯科航展上,人們終於在俄國防工業綜合體的展臺上看到了“鎧甲”-SM系統的演示視頻,並得到了該系統將於2017年裝備俄軍的消息。雖然此次“鎧甲”-SM系統仍然沒有實車亮相,而是以動畫演示視頻的形式向公眾展示,有一種“霧裏看花”的感覺,但短短的視頻已經透露出大量關鍵性信息,使人們對“鎧甲”-SM系統有了更加直觀的感覺。

  首先,“鎧甲”-SM防空系統的戰鬥車輛有兩種型號。“鎧甲”-SM系統的戰鬥車輛分為兩種:一種型號配備有24枚防空導彈和目標跟蹤指示雷達、光電瞄準儀,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炮塔武器系統,而是將這些導彈和雷達光電設備通過支架架在載車車架上,也無武器控制方艙,僅在車架後部安裝有一個小尺寸電源艙,通過簡化武器作業系統來減重,以實現導彈搭載量翻倍的目的。另一種型號配備有12枚防空導彈、2套雙聯裝機炮以及完整的目標搜索雷達、目標跟蹤指示雷達和光電瞄準儀,武器系統安裝在控制方艙上方,與原有的“鎧甲”-S1系統外形類似。據估計,導彈將採用9M335/57E6導彈的改進型,能夠擊落20千米範圍內RCS為0.1-0.3平方米,飛行速度1000米/秒的空中目標,而對RCS只有0.03-0.06平方米的隱身目標,該導彈也具有70%以上的單發命中率。

  其次,“鎧甲”-SM的雷達光電系統得到了全面更新。在12發彈炮結合系統的頂部,安裝有一座全新的方塔型固態三坐標搜索雷達,尺寸與RLM SOCS波段搜索雷達一樣巨大,但結構卻仍然和1RS1-1E搜索雷達天線一般採用單面陣佈局,頂部有一組長條線干擾和抗干擾天線,雷達在行軍狀態下可以向後放倒。目標跟蹤指示雷達為1RS2-1E雷達的改進型,在主陣面上方分別有兩個小尺寸圓形敵我識別天線,比1RS2-1E多一個。

  在炮塔頂部還安裝有10ES1(出口型10ES1-E)型光電探塔。而在24發導彈發射車上,取消了搜索雷達,只保留了前部的目標跟蹤指示雷達和光電探塔。系統載車也換成了俄最新型“颱風”4軸8輪輪式裝甲載重卡車底盤。“颱風”裝甲載車並不是指一種車型,而是包括“烏拉爾”、“卡瑪茲”品牌的多型4×4、6×6、8×8通用底盤,也是俄羅斯軍隊現代化軍事裝備重整計劃中的關鍵一環,以取代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數量繁多的舊式車輛。

  此外,“鎧甲”-SM在推出輪式裝甲底盤載車型號外,仍然兼顧野戰防空需求,宣傳視頻中還出現了安裝在履帶裝甲車底盤上的簡化版的24發裝導彈武器系統,並配置了目標搜索雷達和目標跟蹤指示雷達。兩種車型互相配置使“鎧甲”-SM成為了一套設計巧妙,兼顧成本的防空導彈系統,猶如戰鬥機主僚機配置。

標簽: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