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從工匠到“軍匠”——首屆軍民融合職業技能競賽側記

2016-10-27 09:18:39|來源:新華網|編輯:張倩楠

  

  軍地選手混編進行戰場搶修競賽。

  新華網太原10月26日電(記者李國利、王婷)深秋的清冷空氣浸黃了院子裏的植物,寬敞的場區內,穿深藍色工服的工人匆忙穿梭著。

  這裡是晉西集團,一家有著60多年曆史的軍工企業。

  10月24日至26日,全國首屆軍民融合職業技能競賽在這裡舉行。來自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裝備修理工廠和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的24支代表隊72名選手,在24個工作間進行了焊接、冷作鈑金、無損檢測相關工作等項目的比賽。

  “為了落實深度軍民融合政策,這次技能競賽,從比賽的賽事組織到科目設置到混合編組,都是由軍隊和來自地方生産企業的職工在一個平臺比賽。” 軍委裝備發展部綜合計劃局參謀潘力説,“現在倡導的對自己的作品精雕細琢,力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軍隊特有犧牲和奉獻精神,我們要打造軍隊的‘軍匠精神’。” 

  場景一:個人單項賽

  時間:10月24日

  偌大的車間裏,冷作鈑金工和焊接工分別單獨在一個工作間裏進行比賽項目的操作。

  冷作鈑金,通俗講就是製造“鐵衣服”,要求工人將平面圖紙在頭腦裏構思成形後,在材料上畫出來,然後用切割、鉚接、螺栓連接等方式製作成需要的金屬結構。

  16歲的王偉來自軍隊某工廠職業技術學校。作為這次比賽年齡最小的參賽選手,他在比賽中一點也不發憷:

  拿試題,畫圖紙、下料、切割……王偉熟悉地操作自己工作間裏的各種工具。

  雖然還沒畢業,但是用王偉自言在冷作鈑金專業上“有點天賦”。賽前練了十幾天,他就來參加比賽了。

  這次比賽需要選手製作的金屬構件,均針對目前軍隊大量新裝備所需要的形狀和結構。記者手上拿到的一份《比賽情況介紹》中寫道:“按工種最高難度設置科目,考核最常見裝備修理技能。”

  試題難度對王偉來説還是有點大,在幾個環節,他發揮得有點失常。

  “點焊的時候看不清,沒焊好,所以後期的整形也沒完成好。” 他對自己的成果表示不太滿意。但他同時表示,還有時間,慢慢磨練。

  場景二:無損檢測現場

  時間:10月24日

  無損檢測比賽現場,所有選手都在安靜地進行比賽操作。

  無損檢測是指在不破壞裝備外觀的情況下,用射線、磁粉、滲透、超聲四種檢測手段,判斷裝備是否有危害性缺陷,並且給缺陷定位、定量、定性。

  對於很多軍隊修理廠的技術人員來説,無損檢測是一個短板。為了參加這次比賽,很多選手都是臨時突擊學習。

  在場外焦急等待的王玉生來自陸軍代表隊,雖然是替補,又是一名“大齡”學員,但從9月19日開始培訓到10月20日出征來參賽,他沒有一刻放鬆過對自己的要求。

  30天中休息了2天,平均每天休息不到6個小時,所有學員房間裏的電視一眼都沒看過,不管是上課還是下課,碰見老師就問問題。30天,淘汰了7名學員,王玉生留了下來。

  “受益匪淺、終生難忘”,王玉生説,“競爭很殘酷。就算不是正式選手,我覺得也值。經歷了30天的訓練,大家都覺得自身的專業水準和實際技能突飛猛進,回到軍工企業,會帶動各工種的技能提高和工作積極性,為陸軍裝備維修保障做貢獻。” 

  場景三:戰地搶修

  時間:10月25日

  煙霧升騰,警報響起。

  “根據指揮部命令,由部隊裝備修理工廠和兵器工業集團抽組的裝備搶修分隊已按時到達第一戰區裝備維修保障基地,上級要求我們在5個小時之內完成裝備搶修任務!”現場總指揮下達命令。

  軍地混編的12個小組迅速就位,小組長髮出指令,組員畫圖紙、準備切割槍、調試設備……

  “融”字體現在戰場搶修中。19歲的陳雅來自海軍某修理廠,她和兩名50歲的老師傅——來自動力集團的王世章和來自晉西集團的郜躍傑兩位師傅分到一組。

  他們的任務背景是:“某型裝備在戰場上被炮彈炸出一個洞,同時,外壁被機槍掃射出傷口。”

  這要求他們在一塊金屬板材上按圖紙切割出一個圓形,然後用另一個材質的圓形金屬與之焊接,同時對槍眼進行塞焊。

  “來,我來看看!”郜躍傑接過陳雅手中“罷工”的切割槍,小心調試下就打上火了。

  賽中,經驗不足的陳雅一度頭上冒汗。不過,進入到擅長的焊接環節,有點慌亂的她穩定了下來。

  相比過去的碳鋼板材不同,現代裝備大多用鋁合金材料,在保證同樣品質的情況下,減輕了自身重量,但其焊接對焊工把控溫度的要求相當高。

  陳雅將兩位師傅切割好的兩塊板材固定在焊接操作臺上,拿起焊槍,調好溫度,開始焊接。

  ……

  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第一次參加職業技能競賽的陳雅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

  “老師傅富有經驗,大賽經驗足,沉著冷靜,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她非常珍惜這次比賽機會。

  場景四:“工匠精神”講座及頒獎

  時間:10月26日

  10月26日,一場關於工匠精神的講座在晉西集團禮堂舉行,主講人是來自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內蒙古一機集團的盧仁峰。盧仁峰幾十如一日,用一隻手執著追求焊接技術革新,被譽為"獨臂焊俠"。2015年,盧仁峰榮登央視播出的大國工匠專題節目,他現在也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大師工作室的負責人。

  “工匠精神是什麼?是責任心,是敬業精神。”盧仁峰説,“很想對現在年輕人説,我希望這些年輕人,將來按我國的職業技術通道走下去,把技術掌握得更精,更好的將這些精湛的技能運用到自己生産的産品當中。無論是製造還是維護裝備也好,都把它做到極致,這就是我們軍工需要的精神。”

  從現場數次打斷演講的熱烈掌聲中,記者分明地感到,這也是軍隊所需要的 “軍匠”精神。

  角逐出的個人單項獲獎者和戰場搶修團體獲獎者領取了金燦燦的 “金扳手”獎盃。

  站在臺上,每一位獲獎者臉上洋溢著自豪,獲獎者紛紛表示,這座設計理念融合了軍民融合的獎盃是肯定,更是鼓勵。

標簽: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