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外媒解析俄航母艦載機接連失事:缺乏合格飛行員

2016-12-07 16:44:44|來源:參考消息網|編輯:張倩楠

  參考消息網12月7日報道 外媒稱,俄羅斯空天軍的一架蘇-33艦載機5日完成作戰任務後,欲返回地中海岸邊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但在降落過程中失事。軍方人士稱,因“攔阻索斷裂”,飛機衝出甲板,墜入水中。

  據《俄羅斯報》12月6日報道稱,俄國防部強調,飛行員得以彈射逃生,被直升機救起並送回航母,並無生命危險。

  這已是俄航母遠赴敘利亞海岸執行反恐任務後損失的第二架艦載機。11月13日,一架米格-29K因技術故障落水,所幸飛行員同樣彈射出來。

  俄總統普京的發言人佩斯科夫就此發表評論稱,軍事飛行員的工作神經高度緊張、操作複雜、英勇無畏,“最重要的是,飛行員在戰機失事後得以生還”。

  俄羅斯生活新聞網站12月5日報道稱,為“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生産攔阻索的是國家控股的“無産階級工廠”。該廠的攔阻索不僅安裝于俄羅斯唯一的現役航母之上,出口印度的“超日王”號航母即過去的“戈爾什科夫”號也使用它。攔阻索的某些零件進口自烏克蘭,由烏克蘭頓涅茨克州的新克拉馬托爾斯克重型機器廠製造,該廠目前處於基輔的控制區內。

  另據美國海軍學會網站12月5日報道稱,克裡姆林宮5日發表一份聲明説,日前又有第二架俄羅斯戰鬥機在企圖著陸在“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上時墜毀。

  在此前,一架米格-29戰機在企圖在該艦著陸時墜毀,原因是發動機燃料耗盡。

  儘管俄羅斯人並未提及細節,但似乎那架米格飛機在出事時燃料已耗盡,而艦上人員當時正在清理一起攔阻索斷裂事故。

  這兩起墜機事件説明俄羅斯在海軍航空領域存在潛在的弱點。

  米格飛機墜毀一事反映出,俄羅斯海軍航空部隊並不具備基本的空中加油能力。而且俄羅斯人歷來都缺乏合格的艦載機飛行員。

  俄羅斯一處新的海軍航空訓練設施原本定於2015年啟用,但目前仍未投入使用。

  俄羅斯人在利用退役海軍飛行員來填補人員方面的空缺。

  海軍分析人士埃裏克·沃特海姆11月説:“幾年前就有傳聞説俄羅斯飛行員基本上都是合同工。他們一直在設法把技能傳承下去,但卻沒有這樣做的能力,因為人員儲備很少,而且沒有訓練設施可供使用。”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以及其他幾艘俄羅斯海軍軍艦被派駐到地中海東部,以支援效忠巴沙爾·阿薩德的敘利亞部隊。

  (原標題:外媒解析俄航母艦載機接連失事:缺乏合格飛行員)

  

  圖為停放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飛行甲板上的蘇-33艦載戰機和卡-27直升機群。

標簽: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