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美軍為“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項目增加投資

2016-12-16 16:19:29|來源:中國網|編輯:張倩楠

  

  美下一代戰略核潛艇“哥倫比亞”級(代號SSBNX)設計圖

  中國網新聞12月16日訊 據美國海軍學院12月6日報道,眾議院撥款委員會主席介紹了剛通過的持續決議案,表示2017年4月28日前美將以上一財年支出標準來進行政府撥款。然而,此次決議案也列有幾項例外條款,其中之一便是“俄亥俄”級替代艇項目(即“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項目)將不受影響地持續開展設計工作。根據該持續決議案要求,“哥倫比亞”級潛艇將從“研究與開發資金項目”轉向“造船和改裝資金項目”,勢必要加大投資。

  承載大半個美核武庫的“俄亥俄”級核潛艇開始老化

  上世紀70年代,美國海軍決定發展新潛艇來取代“喬治·華盛頓”級與“伊桑·艾倫”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由於原始設計的限制,這些潛艇無法換裝較新型的C-4“三叉戟”彈道導彈。在美國海軍最初的規劃中,“俄亥俄”級只是一種放大改良版的“拉菲特”級戰略核潛艇,並且仍舊使用S5W反應爐,極速約在20節左右。

  為了增加靜音能力,本級艦採用許多先進靜音科技;而為了符合成本效益,最後“俄亥俄”級竟然設計成“拉法葉”級的兩倍大,成為美國海軍最大的潛艇,並使用了推力達60000軸馬力、引進自然循環技術來大幅降低噪音的S8G反應爐,彈道導彈搭載量更從16枚增加到24枚,是全球彈道導彈潛艇導彈搭載數量最多的。

  “俄亥俄”級沿用了昔日美國海軍戰鬥艦以州名命名的規則,而唯一的例外乃採用人名命名的“傑克森”號(SSN-730)。SSBN-730原本打算命名為“羅得島”號,但在1983年9月1日,美國參議員亨利·傑克森突然過世,因此美國海軍將同年安放龍骨的SSBN-730命名為“傑克森”號以茲紀念,而“羅得島”則改用於日後的SSBN-740上。最初美國海軍打算建造24艘“俄亥俄”級,不過由於冷戰結束以及美蘇第二階段戰略裁減談判(SALT II),遂取消了最後六艘。

  “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是美國發展的第四代彈道導彈核潛艇。就整體性能而言,它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彈道導彈核潛艇,被譽為“當代潛艇之王”。“俄亥俄”級首艇“俄亥俄”號于1976年4月10日開始建造,1979年4月7日下水,1981年11月11日正式服役。到1997年9月,通用動力公司電船廠共為美國海軍建造了18艘“俄亥俄”級核潛艇,前8艘“俄亥俄”級核潛艇攜帶“三叉戟”I型潛射彈道導彈,後10艘裝備“三叉戟”II型導彈。2008年,美海軍完成了太平洋艦隊戰略核潛艇的升級改造,所有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均攜帶射程更遠、精度更高的“三叉戟”II潛射彈道導彈。

  “俄亥俄”級核潛艇艇身巨大、造價昂貴、打擊能力驚人。“俄亥俄”級核潛艇的艇體屬單殼型,在結構與佈置等方面均與眾不同。艇體艏艉部是非耐壓殼體,中部為耐壓殼體,整個耐壓體僅分成四個大艙,從艏至艉依次是指揮艙、導彈艙、反應堆艙和主輔機艙。該艇全長170.69米,全寬12.8米,吃水10.06米,下潛深度約914米,排水量水上為16765噸,水下為18750噸。

  進入新世紀,“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服役已滿三十年,較早入役的前幾艘已經開始老化,已無力承擔常態戰略核威懾巡航值班。美國海軍決定將“俄亥俄”號、“密執安”號、“佛羅裏達”號以及“佐治亞”號改裝成為攜帶常規制導導彈的巡航導彈核潛艇。根據計劃,從2002年至2008年,該四艘“俄亥俄”級潛艇上的24個88英寸(2.2米)直徑“三叉戟”彈道導彈發射管中的22個將被改裝成艦載垂直髮射系統,其中的每個系統均為包含7枚“戰斧”巡航導彈的發射簇,每艘潛艇最多能夠攜帶154枚“戰斧”巡航導彈,這相當於一個航母打擊大隊“戰斧”配備量的70%左右,對敵方目標形成強大的突擊火力。

  俄羅斯“換艇”觸動美推出“俄亥俄”潛艇後繼型

  根據目前計劃,14艘“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中最老的潛艇將於2027年退役,由於反應堆老化和船體疲勞,這個日期應該是比較確定的,其後一直到2039年由於後期建造的彈道導彈核潛艇逐漸老化達到退役條件,每年將有一艘潛艇退役。與此同時,艇上的“三叉戟”II導彈正在為服役到2042年的目標進行升級改造,當前年度費用穩定在12億美元左右。

  2009年8月,美國能源部宣佈,美國海軍已經接收了第一批延壽後的W-76核彈頭。W-76核彈頭由部署在“俄亥俄”級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上的“三叉戟”II /D5潛射彈道導彈攜載。2016財年,美軍還將為“三叉戟”II導彈購買12台固體火箭發動機、35個延壽計劃(LEP)需要的成套部件和其它硬體。

  有關替代型潛艇的計劃早就浮出水面。早在2011年12月,據《簡氏國際海軍》雜誌報道,美國已推出一款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的設計方案,打算用它取代現役的“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該雜誌分析,隨著俄羅斯海軍即將列裝新一代“北風之神”級核潛艇,美國開始急著尋找應對之策。因為與俄羅斯新的955型 “北風之神”級第四代戰略核潛艇相比,“俄亥俄”級的總體性能已處於下風。

  就隱形性能而言,前者水下排水量和速度等指標均優於“俄亥俄”級,下潛深度更是超過 後者150米,在水下更安靜。在火力方面,“北風之神”級配備的“圓錘”洲際導彈圓概率偏差小于60米,並可實施機動突防,而“俄亥俄”級攜帶的“三叉戟”II型導彈圓概率偏差為90米,技術指標稍遜一籌。此外,“北風之神”級上還裝備有大量的先進自衛武器,綜合火力也明顯強于“俄亥俄”級。

  根據原來的計劃,“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的服役期應該是30年,不過經過分析和技術升級之後,現在服役能夠延長到40年以上,即完成第一個20年服役週期之後,經過大修和延幫助之後,再完成一個20年的服役週期,去掉前4艘已經改裝為SSGN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從第5艘SSNB-730開始計算,它在1984年服役,那麼它的退役時間將會在2025年前後,根據相關資料,美國海軍將會在2027年退役第一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

  考慮到戰略打擊力量是美國維持全球霸權的基礎,而水下戰略打擊力量隱蔽性好、生存能力強,對方不容易攻擊,號稱“二次打擊力量”,所以是戰略打擊力量的關鍵和基礎,因此,美國海軍從新世紀初開始就著手研究“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的替代項目SSBN-X項目,由於深陷伊拉克戰爭,SSBN-X的進程一度遲緩,從2010年開始之後項目加快,2012年美國海軍選擇電船公司做為SSBN-X的總承包商,2014年SSBN-X完成詳細設計,包括總體設計、水動力設計、耐壓殼、武器系統等。2016年,SSBN-X首艇正式被命名為“哥倫比亞”號,因此該級艇也被稱為“哥倫比亞”級。

  “哥倫比亞”級或是美軍為確保霸權而設的一場“豪賭”

  根據相關資料,“哥倫比亞”級的尺寸、噸位要比“俄亥俄”級要稍大一些,其長度由170米增加到171米,直徑由12.8米增加到13米,水下排水量由18000噸增加到20000噸,艇員隊也相差無幾,“俄亥俄”級大約是157人,而“哥倫比亞”級是155人。

  在尺寸和噸位增加的情況下,“哥倫比亞”級的導彈發射管反而由“俄亥俄”級的24個降低到16個,並且直徑仍舊保持在2米左右,這是因為根據新的《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美國在2018年之後,任何時候布署在戰略核潛艇上面的彈道導彈不能超過240枚,所以“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選擇了16個發射管,另外導彈採用現有“三叉戟”Ⅱ(D5)的改進型-D5LE,這種導彈的命中精度更高,作戰能力更強,已經在“俄亥俄”級上面進行了測試。

  “哥倫比亞”級的動力系統也有較大的升級,它採用了美國海軍最新的核應堆,根據美國海軍的説法在戰略核潛艇服役40年之內都不需要更換堆芯,而不像“俄亥俄”級那樣分為2個服役週期,這樣就大大提高了美國海軍戰略打擊力量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在推進系統方面,“哥倫比亞”級也有較大的提高,它採用了泵推替代“俄亥俄”級的螺旋槳,降低了系統的噪聲,加上消聲瓦、新一代浮筏減振、吸聲塗料等技術的運用,有效的提高了“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的靜音能力,另外“哥倫比亞”級用X形尾舵替代了“弗吉尼亞”級的木式形尾舵,從而簡化了尾部結構,改善水動力,降低阻力和提高靜音能力。

  12月6日羅傑斯公開表示,該項立法將允許政府繼續向“哥倫比亞”級潛艇項目撥款,避免由於資金問題引起項目延誤,使成本增加。當天眾議院海上力量和投送部隊軍事委員會高級成員喬·考特尼眾議員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若調整“哥倫比亞”級潛艇項目投資方式,項目將面臨重大延誤並使成本激增,他將鼓勵兩黨合作來確保新增額外條款,他也將繼續全力支持新一代潛艇設計和建造工作,“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對美國戰略威懾能力至關重要。

  根據各國的經驗來看,戰略核潛艇基本的建造週期是在10年左右,美國計劃上也是如此,2021年設計、建造,2031年服役。單艇的建造金額計劃已經達到了一百三十億美元(算首艇研發費用),這個單價已經快要跟美國“二十一世紀航母”之稱的“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139億美元處在同一水準上了,而“福特”級上面有6000多號人生存、居住、戰鬥,但在“哥倫比亞”級潛艇上,只有155人。

  由此可見,平時的戰鬥力顯然不會趕得上“福特”級,但是美國為何還要咬牙搞這種新型戰略核潛艇呢?一艘“福特”級已經在美國國內爭論要開鍋了;美國國內諸多評論稱“福特”級就是用百億美元下的新豪賭,而這回隨著新“哥倫比亞”級的開造,美國的高科技賭局是越來越大。從美國近期的動向來看,“哥倫比亞”級的設計、建造只是美國戰略打擊體系更新的一部分,其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確保其全球霸權地位。

  (原標題:美軍為“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項目增加投資)

標簽: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