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調查稱中國在亞洲事務最具影響力 與美拉開差距

2016-12-19 13:06:41|來源:環球網|編輯:金近

  【環球網軍事12月19日報道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 姚麗娟】2016年即將謝幕。這一年,中國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十三五”規劃開局良好。在國際舞臺上,中國成功舉辦20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為全球治理貢獻了中國方案和智慧;“一帶一路”建設取得實實在在的進展。在外國民眾心目中,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國際影響力如何?《環球時報》旗下環球輿情調查中心發佈的《2016中國國際形象與國際影響力全球調查》報告顯示,儘管外國受訪者認為,中國“複雜的”“崇尚軍事的”形象突出,但中國被認為是未來十年在亞洲地區事務中最具影響力的國家,與排名第二的美國進一步拉開差距。

  “2016中國國際形象與國際影響力全球調查”17日發佈,調查在全球六大洲16個國家的18周歲以上普通居民中展開,包括中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印度、哈薩克斯坦、越南、巴基斯坦、美國、巴西、英國、德國、法國、肯尼亞、南非以及澳大利亞。

  調查顯示,整體上,外國受訪者對於中國的評價是“經濟實力突出,軍事、政治及外交實力向前,而文化影響有限”。70.3%的人認為中國已具備世界性強國的“經濟實力”,遠遠超過提及率排第二的“軍事實力”(32.7%)。提及率排名第三、第四位的分別是“政治及外交影響力”與“文化影響力”,分別為32.6%與21.7%。針對“未來10年內,中國經濟能否繼續快速發展”這個問題,15個國家的受訪者對中國經濟表示有較大信心。近七成(69.1%)國外受訪者給予肯定的回答。

  2016年,外國受訪者眼中,中國最突出的國際形像是“複雜的”(26.3%)、 “崇尚軍事的”( 25.4%),而去年被提及最多的“合作的”“友好的”形象今年的提及率分別為23.3%和20.8%。此外,25.1% 的人認為中國“自信”,24.3%的人認為“強硬”。

  總體而言,75.9%的外國受訪者對中國持正面或中立態度,比2015年的調查結果(80.0%)下降4.1個百分點。具體而言,2016年調查顯示,31.8%的國外受訪民眾對中國持積極看法,比去年下降5.5個百分點。對中國持有負面態度的國外受訪民眾比例是19.5%,比去年增加4.1個百分點。

  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1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複雜的”“崇尚軍事的”成為中國最突出的國際形象,與外國受訪者對中國在南海等問題上的舉措還有些不理解有關。美國對國際話語權的影響力比較大,這對外國人認識和理解中國産生影響。對於外國人對中國持正面或中立態度的比例有所下降,李海東認為,有些國家的民眾對中國和平發展外交總路線的認識還需要提高。待提高後,他們對中國持正面、積極看法者會增多。

  調查顯示,中國是未來10年亞洲事務中最具影響力的國家,認同這一點的外國受訪者比例為44.6%,遠高於排名第二的美國(25.3%),兩國之間的差距比2015年略微拉大。同時,外國受訪者越來越認可中國對世界的“正能量”。多數國家受訪者對“中國樂於在經貿、文化等方面與我的國家開展合作,或是在一些方面對我的國家提供幫助”“兩國發生摩擦時,中國願意與我的國家通過友好協商的方式來解決”的正面態度與2015年大致持平。

  但日本與越南受訪者仍對中國持負面態度,最擔憂的是與中國的領土爭端。對於“中國的軍力發展會對我國國土安全造成威脅”這一表述,越南受訪者對中國軍力發展的擔憂程度有所上升,分值為4.31分(總分為5分),較2015年分值上升0.13分。日本受訪者給出3.9的評分。

  李海東認為,日本和越南民眾對中國的看法更負面,因為這些地區與中國既有利益衝突,也有觀念衝突。這表現在三個方面,即領土爭端問題、歷史問題和區域安全秩序構建問題。他説,中國對亞洲事務的影響力,各國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及國際政治外交事務上有明顯感受。認為中國最有影響力客觀合理,未來一段時間依然會如此。

  與2015年相同,“勤儉節約”依舊是外國受訪者對中國人形象的普遍認知,位居首位,認知率達到31.6%。其他認知率較高的特性有“禮貌的”“家庭觀念重的”“文明守法的”和“友好的”,認知率都在24%以上。

標簽: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