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俄海軍“水下互聯網”大提速:水下設備聯網暢聊

2016-12-26 15:01:29|來源:參考消息網|編輯:張倩楠

  

  資料圖:俄羅斯潛水員。

  參考消息網12月26日報道 外媒稱,俄海軍用水下高速互聯網將深水設備、潛艇、水下機器人和潛水員聯繫起來。這套獨特的系統由隸屬聖彼得堡海洋設備公司的伏爾加格勒“風格”研究所研製,其基礎是能接收和傳遞有聲及數字信息的“對話”系列多頻水聲學信息傳輸機制。

  據俄羅斯《消息報》網站12月21日報道稱,依靠“對話”數據機內置的特殊數學演算法,用二進位代碼記錄的數字信息轉型為特定的聲學信號,並被發送給接收者。用戶同樣借助這種演算法解碼收到的信號。同時,這種通信的參與者既可以是雙方,也可以是多方。特製的聲學信號設備能將聲音或數字信息在水下最遠傳輸到35公里開外的地方,最深傳輸至水下6公里處。當然,傳輸能力會受到晝夜時間、季節和海洋狀態等因素的影響。

  此前,水下聲學通信設備的數據傳輸速度不超過每秒3到10千比特,只能確保較小音頻信息的穩定交換。而“對話”首次使用多信道傳輸:信息被分解為幾個數據包,同時從10個信道傳出。得益於這種解決方案,就算是在最惡劣的天氣和水文地理條件下,傳輸速度也不會低於每秒68千比特。

  與借助電磁波傳輸數據的無線電信道不同,水下信道借助的是聲波。而周圍都是水的環境會增大傳輸難度:多普勒效應和多路徑傳播可能讓最初的信息嚴重變形。

  為克服上述現象,設計者運用了獨特的數據處理方法。這樣一來,儘管水下通信存在種種困難因素,水下互聯網能讓用戶在水下隨心所欲地“通電話”,傳遞數據包,而且不僅能使用俄羅斯的,還能使用北約艦船的通信頻段。

  水下通信和導航實驗室的負責人阿爾土爾·阿別連採夫説,目前俄羅斯正穩步彌補蘇聯解體後在研發軍用和民用水聲學通信系統上出現的差距。

  阿別連採夫表示,美國L-3通信器材公司的設計師宣稱,他們的水聲學數據機能在馬裡亞納海溝的底部,即水下11公里處正常工作。

  (原標題:俄海軍“水下互聯網”大提速:水下設備聯網暢聊)

標簽: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