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美軍撤出5年 伊拉克依然亂象叢生

2016-12-29 10:30:34|來源:人民網|編輯:張倩楠

  

  美國撤軍5年後,伊拉克局勢依然動蕩不安,民眾為躲避戰亂流離他鄉。圖為一個伊拉克難民家庭在法國北部北加來海峽大區難民營接受安置。新華社發

  2011年12月美軍從伊拉克撤出全部兵力已有5年時間,如今的伊拉克政局混亂,經濟停滯不前,民生凋敝。

  當前,伊拉克政府軍在與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武裝進行的摩蘇爾爭奪戰中緩慢推進,分析認為,巴格達的安全局勢可能會出現新一輪動蕩,而美國對當前伊拉克亂局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應當停止打著“民主改造”旗號的干涉主義行徑。

  亂局未解

  美國難辭其咎

  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以來,伊拉克原有的政治生態遭到破壞,伊各黨派為爭權奪利挑起教派衝突,而各派別內部的競爭也趨於激烈。伊拉克一步步陷入混亂之中。

  今年以來,巴格達頻頻出現反對腐敗、要求政府改組的遊行示威活動,並得到多個政黨響應。上千名伊拉克民眾4月在巴格達推倒水泥防護墻,衝破警察防線,進入該國主要政治機關所在地——巴格達“綠區”,並佔領議會大樓。這是伊拉克戰爭爆發、美軍攻佔巴格達推翻薩達姆政權並設立“綠區”13年以來,伊拉克民眾首次闖進“綠區”衝擊國家機構。

  “伊拉克之聲”評論稱,目前的政治亂局充分暴露出伊拉克國內蓄積已久的矛盾,闖進“綠區”事件實際上是伊拉克民眾對政治改革失去耐心的一次大爆發。而這是伊拉克戰爭結束,美軍撤出後留下的爛攤子,美國難辭其咎。

  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出兵阿富汗、伊拉克,武裝干涉利比亞、敘利亞,口口聲聲幫助他們建立所謂“民主國家”,結果卻是打開了“潘多拉之盒”,引發接連不斷的災難。埃及金字塔政治和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賽義德·拉文迪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軍在中東地區的行動無疑在惡化地區形勢,深化地區內部矛盾,這種行徑應該儘快結束。美國總是使用‘保護’的説辭,實際上是為了謀取一己之利。”

  儘管美國總統奧巴馬任內一再表示“反恐”是其內政外交的重中之重,迄今為止卻拿不出一份像樣的成績單,奧巴馬也因此遭到美國輿論的批評。

  “美國在伊拉克學到的教訓是,軍事力量可以贏得戰鬥,但是卻解決不了基本的政治問題,”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評論道,美國政府在決策中犯了諸多錯誤,“美國已經失去了伊拉克。”

  重建緩慢

  百姓生活艱辛

  美國總統奧巴馬曾將從伊拉克撤軍作為對選民的重要承諾,在伊拉克安全秩序尚未重建的情形下,美國正式宣佈伊拉克撤軍計劃,並於2011年底全部撤回。倉促的做法使伊拉克局勢持續陷入動蕩。

  5年來,伊拉克重建進度緩慢,電力短缺,基礎設施老化,公共服務嚴重滯後。儘管該國石油收入有所增長,但由於政治割據、效率低下、貪污腐敗和投資環境惡劣等原因,很多重要法規無法在議會中獲得通過,對國民經濟影響重大的石油法、伊拉克年度預算案等在議會也常被延誤。

  在伊拉克,物價飛漲,失業率居高不下,民眾生活仍然十分艱難。

  美聯社統計數字顯示,伊拉克戰爭中共有超過11萬伊拉克無辜平民喪生。聯合國人道主義協調辦公室報告説,截至11月20日,摩蘇爾戰事已導致近7萬人無家可歸,而摩蘇爾周邊已經完工的8個安置營地只能接收6萬人,聯合國和伊拉克政府正在加緊修建新營地。

  伊拉克媒體“中東在線”擔憂地説,伊拉克難民兒童在戰爭中成長,教育資源匱乏,這將嚴重影響國家未來的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報告中説,約有350萬伊拉克兒童沒有機會接受教育。

  《華盛頓郵報》不無諷刺地批評説,奧巴馬“假裝”結束伊拉克戰爭的代價是巨大的,他減少了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存在,卻沒有出臺穩定該國的配套計劃,這勢必産生更大的不穩定性。

  分析人士認為,“9·11”事件後,美國推行“大中東民主改造計劃”,伊拉克被當作“民主試驗田”。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朱莉安·史密斯無奈地表示,要清醒地認識到美國的干預存在局限,説到底,美國沒辦法控制伊拉克會發生什麼。

  (原標題:美軍撤出5年 伊拉克依然亂象叢生)

標簽: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