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德媒評俄“幽靈列車”回歸:末日危機或將出現

2017-01-05 17:12:17|來源:參考消息網|編輯:金近

資料圖:蘇聯“末日列車”SS-24鐵路機動戰略導彈系統。

  參考消息網1月5日報道 外媒稱,俄羅斯的“幽靈列車”即將回歸。

  據德新社1月4日報道稱,就像在嚴酷的蘇聯時代,一輛軍用列車很快會行駛在俄羅斯的廣袤大地上。它不是普通的火車:這輛車上裝載著核導彈,其制導系統指向的是西方國家境內具有戰略意義的目標。

  在與西方關係日趨緊張之際,俄羅斯正展示其軍事力量,因而引起國際社會的警覺。

  有專家提醒,進行軍事演練、向與歐洲其他國家接壤地帶調動部隊和派戰鬥機前往敘利亞,這一切跡象都表明“冷戰:第二局”正在醞釀之中。2014年,莫斯科的軍事方針明確將北約列為對手。

  2017年初,有關部門將向普京總統彙報可搭載五六枚導彈的“巴爾古津”號列車發展情況。這輛火車曾在20世紀80年代讓西方人恐懼,因為它始終在移動之中,很難追蹤。俄軍方保留這輛列車直到21世紀初。

  現在它將重新啟用。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稱,洲際導彈已成功通過了第一次測試,火車將在2020年前做好入役準備。

  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裂痕是2016年7月在華沙北約首腦會議上加深的。俄羅斯2014年吞併克裏米亞半島的做法讓東歐感到不安。在華沙,北約商定在波羅的海國家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以及波蘭各派駐1000名軍人。

  在莫斯科看來,北約越過了一道紅線。

  “北約是個侵略性的集團。”克裡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裏·佩斯科夫指稱。現在莫斯科正派遣數以千計的軍人加強其西部邊境駐軍。5月,政府決定新成立三個師,每個師1萬人。

  這聽起來很了不得,但有人認為它表明瞭莫斯科的疲弱。

  “西方在除了核武器以外的所有領域都比俄羅斯要強。”莫斯科卡內基學院的軍事專家德米特裏·特列寧説。“這種情形下會是較弱的一方更願意冒險。”

  他注意到俄羅斯和西方戰鬥機在波羅的海上空危險的近距離遭遇。這種遭遇在最近幾個月變得愈發頻繁。假如這種遭遇有哪次導致相撞,形勢就會升級為一場災難。

  一些軍事觀察人士對俄軍在西部邊境地區的集結行動抱有懷疑。官方説法顯示2016年的俄軍隊人數幾無變化,仍在100萬人左右,因此那很可能意味著將部隊從中亞調派出去。

  此外,雖然擬議中的2017年國防預算為450億美元左右,數額巨大,卻比2016年減少了不少。

  俄羅斯國防開支的一個明顯去向是波羅的海附近飛地加裏寧格勒附近堡壘般的港口波羅的斯克。它遠離公眾的視野,俄羅斯在波羅的海的艦隊大部分駐紮在這裡。

  這塊飛地被北約國家波蘭和立陶宛包圍,所以其部署了相應的防禦系統。最近,俄軍部署了“棱堡”導彈系統來加強海岸防禦。

  俄羅斯還正增強它在克裏米亞和敘利亞的軍力。莫斯科使用S-400防空導彈在這些地區上空建立起數百公里的安全區,外國飛機幾乎無法突破。

  俄羅斯軍人在敘利亞戰鬥了一年多,比當初預期的時間要長。這一任務也被視為展示俄羅斯軍事技術的途徑。但防務專家特列寧認為,最重要的效果是贏得尊重。

  “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行動是為了向美國人證明,它不僅僅是一支區域性力量,而且是一支全球性力量。”

  克裡姆林宮一直想不僅在敘利亞、而且在越南和古巴建立軍事基地,也就是在南中國海和大西洋都建立軍事存在。但莫斯科還沒有與上述國家正式商談過此事。

  “如果把當今形勢與冷戰進行比較,那我們現在大致相當於上世紀50年代初。”對克裡姆林宮持批評態度的《新時代》週刊發表評論文章稱。

  “我們的前進道路上仍然會有朝鮮危機和古巴危機。”它表示,並指出那兩起事件當初若升級為核衝突的話就會毀滅地球。如今,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從歷史教訓中有所領悟。

  “這個領悟就是和平共存。”該刊指出。

  (原標題:德媒評俄“幽靈列車”回歸:末日危機或將出現)

標簽: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