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俄羅斯花重金研發新一代戰略轟炸機 戰力強悍

2017-01-06 13:53:29|來源:解放軍報|編輯:金近

PAK-DA概念設計圖

  只有啟程,才能抵達理想。對大國軍事,更是如此。振奮“民族雄心”的俄羅斯下一代戰略轟炸機之夢已經啟程。

  下一代戰略轟炸機PAK-DA,由老牌轟炸機設計巨頭圖波列夫公司負責研發,是俄羅斯未來匹配美國同等檔次戰略轟炸力量的保證。

  這款轟炸機即使放在今天看,也挺科幻。天馬行空的設計,是天才創造的道場。只是不知這夢般的路程,從圖紙到服役,要多久?有多難?

  一個國家的歷史,常常有失落的畫外音,但俄羅斯下一代戰略轟炸機的夢想,註定不會泯滅。

  一幅科幻圖

  夢想在雄風中扇動翅膀

  一部電影讓人記住,是因為我們喜歡電影中鮮活的角色。曾經的蘇聯,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龐大的戰略轟炸機扇動機翼的姿態,安靜時像蠢萌的鰻魚精,而淩空轟炸時,卻有輕舞飛揚之感,令人不禁驚嘆于它的卓越性能。

  戰略轟炸機一般是指用來執行戰略任務的中、遠程轟炸機,是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俄美之間的戰略轟炸機競爭始於“冷戰”,環環相扣,至今余波猶存。

  美國率先裝備B-52戰略轟炸機,僅過5年,蘇聯就研製出載彈量和航程更勝一籌的圖-95;美國推出更先進的B-1“輕騎兵”不久,蘇聯即針鋒相對地公佈連外形都十分相似的圖-160,一幅“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熱鬧景象。

  作為變後掠翼轟炸機,圖-160是蘇聯最後一代遠程戰略轟炸機,自重居“世界之冠”,號稱世界“最有力的打擊系統”。

  直至上世紀80年代,美國研製出世界上第一款隱身戰略轟炸機B-2“幽靈”,全面超越圖-160。

  因蘇聯解體帶來的經濟困難,俄羅斯在競爭中“掉了隊”,短期內無力研發新機型匹敵B-2,便對圖-160進行了內在“增肌”和外形“脫脂”。

  外形修長骨感,白色涂裝瀟灑優雅,被飛行員親切地稱為“白天鵝”的圖-160,服役超過三十年,與“幽靈”比拼時已力不從心:圖-160是遠程巡航導彈運載工具,突破多層對空防禦的能力有限;不具備隱形性能更是其致命短板。此外,美軍本就在裝備B-2之後領先俄軍一代,隨著新型號B-3計劃浮出水面,極可能使代差拉大到兩代。

  隨著時間的推移,俄羅斯現役戰略轟炸機已露“疲態”。2008年俄格戰爭中,一架圖-26轟炸機被孱弱的格魯吉亞防空火力擊落,沉重打擊了俄羅斯人的自尊心。

  更大的威脅來自美國,F-22隱身戰鬥機服役後,與E-3A預警機築起的第一個基於四代機的聯合網絡空戰系統,恰恰就在俄羅斯“家門口”——阿拉斯加。

  普京稱“抗議一千次一萬次,也不如戰略轟炸機的翅膀扇動一次”。俄羅斯空軍的壓力顯而易見。

  在研發下一代戰略轟炸機上,俄羅斯被迫匆忙趕跑,除了現實的壓力,也許還有一種別樣的情懷。

  行走在彼得堡的街頭,你會看到風格不一的各種青銅雕像:彼得大帝、庫圖佐夫、葉卡捷琳娜,交織出現,或憂鬱而沉重,或矜持而霸氣。對俄羅斯而言,它們彰顯的是一種風骨,是一顆壯志雄心。

  昔日的雄風隱現,普京不甘平庸的風度從不缺席,這些均促使俄羅斯必須研發新一代戰略轟炸機,保持與對手相稱的強大戰略威懾力。

  一條艱辛路

  每一米都需要豪情灌注

  早在2007年,俄羅斯新型戰略轟炸機“PAK-DA”的開發工作已經開始。並由普京在2012年正式宣佈啟動。

  這將是一款集隱形、優良的短距和野戰起降能力於一體的新型作戰平臺,作戰半徑巨大,加上所搭載的巡航導彈上千公里射程,擁有從俄羅斯任何一個機場起飛,打擊歐洲及北美任何一個目標的能力。分散佈置在地域遼闊的俄羅斯領土和海外基地後,可極大提高PAK-DA的生存能力,一旦起飛巡邏,會讓美國和北約好好“緊張一把”。

  一時間,萬千景象呼之欲出。按照計劃,PAK-DA將於2017年試飛,2025年前後批量生産並裝備部隊。有趣的是,這與美國下一代轟炸機服役時間表高度一致。

  俄羅斯空軍優先採辦該項目的意願分外迫切。國防部也為這個項目壯懷不已。摩拳擦掌間,他們制定了PAK-DA需求完成進度。工業界提前接棒,開始確定該飛機的技術驗證機形態。

  從概念到産出卻註定是一條坎坷的艱辛路,這架設想中的空中航母,需要俄羅斯用豪情的鐵水去灌注。很快,PAK-DA就有了變數。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按照最初設想,PAK-DA是一款隱形飛機,且可超聲速巡航。其最大飛行速度為1.5至2馬赫,最大起飛重量不超過125噸,飛機推重比為0.5。

  俄軍方認為,該轟炸機不應該具備高超音速;然而政府有關要員則認為,要突破敵方防空體系,只能倚重高超音速技術。

  魚和熊掌不可得兼。從技術可行性角度考慮,高度隱形與超音速飛行之間存在較大的設計矛盾,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作戰飛機真正達到這兩個指標的平衡。因此十分注重隱形能力的PAK-DA,在速度上不得不打了折扣。

  2013年9月,俄羅斯空軍總司令確認,“俄新型轟炸機 PAK-DA將是亞音速飛機。”

  伴隨著技術難題的出現,以及蘇聯解體後被嚴重拆分的航空工業體系,繼續研發PAK-DA的計劃,似乎擱淺了。

  一盤未知棋

  悄悄的黎明在守望等待

  俄羅斯下一代戰略轟炸機,走在一條未知的路上。但確定的是,這對經濟實力是個巨大考驗。

  武器研發,無法用商業上的投入産出來衡量。開發新機型就是“燒錢”。對於俄羅斯來説,是否會為了發展下一代戰略轟炸機而“剁手”亦不惜?

  走隱身路線,成本昂貴、製作要求極繁、技藝門檻甚高,美軍B-2作為個體案例,不具代表性。B-2大過20億美元的單機造價,令人咋舌,放在俄羅斯這裡,必是消化不良。

  走巡航導彈投放器的路線,防區外打擊,“省事”簡約,俄羅斯甚至不需發展新平臺,不需另起爐灶。作為權宜之計尚可,卻不能一直啃老本。

  沒有哪一個軍事部署,是開開腦洞就可以坐享其成的,也不是失手了也可以做甩手掌櫃的。當前,俄羅斯必須考慮成本問題。下一代戰略轟炸機項目,在經濟乏力的情況下,難言樂觀。這也是全世界現代化高技術裝備面臨的普遍問題。

  要強的戰鬥民族總會在關鍵時候迸發出強勁的風華。

  俄羅斯選擇仍將繼續研發PAK-DA新型隱形轟炸機,同時恢復圖-160戰略轟炸機的生産,並轉而主攻圖-160戰略轟炸機的深度改進型——圖-160M2。最新的航空電子技術使圖-160M2幾乎成為一個全新的機型,也可以説為PAK-DA這個框架下研製的未來戰略轟炸機提供了準備。

  更讓人為俄羅斯長遠眼光點讚的是,他們將PAK-DA轟炸機與PAK-FA戰鬥機(即T-50戰機)的航電系統相容匹配,使俄空軍未來兩種主戰飛機設備實現高度的通用性。

  戰略博弈與現實威脅催生的“隱形巨獸”距離橫空出世,還有多久?

  悄悄的黎明在等待,英姿勃勃的紅場在守望,戰鬥的民族在低吟。無論如何,我們看到了俄羅斯在下一代轟炸機探索上的決心。

  這確實是一段很長的路。還好,路在腳下。走過苦難的俄羅斯,一切傷口都保持著溫度,一切溫度都牽扯著疼痛,一切疼痛都呼喚著癒合,一切癒合都喝彩著明天。

  心若在,夢就在。

  (原標題:俄羅斯下一代戰略轟炸機—— 從圖紙到服役還有多遠)

標簽: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