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奧巴馬的軍事“遺産”:"亞太再平衡"與中國"搶地"

2017-01-12 17:18:50|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金近

當地時間1月10日,美國芝加哥,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告別演講。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美國總統不僅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而且是三軍總司令。奧巴馬是目前為止唯一上任伊始即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的美國總統。諾貝爾和平獎評獎委員會給出的授獎理由是奧巴馬提出了“無核世界”理念,以及其從前任總統小布什的“單邊主義”回歸“多邊主義”的美國外交政策。

  不管是否受其牽制,奧巴馬還是繼老布什、克林頓和小布什三屆美國總統連續發起大規模局部戰爭之後,沒有發動類似戰爭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即將卸任,盤點他的軍事“成績單”,套用圍棋術語,主要包括反恐戰爭“收官”、網絡戰“布勢”、“亞太再平衡戰略”“搶地”,但他的這些戰略遺産帶給中國的是嚴峻的挑戰。

  反恐戰爭“收官”

  客觀地説,奧巴馬從小布什手裏接過來的是個“爛攤子”。小布什執政期間,基於極右翼“新保守主義”的政治理念,導致外交上的“單邊主義”,與盟友關係緊張,軍事上深陷伊拉克、阿富汗戰爭泥潭,消耗數以萬億計美元的國帑而難以自拔,導致美國深陷金融危機,並致使世界經濟增長乏力。

  奧巴馬執政後最緊迫的軍事戰略調整,即著手對反恐戰爭“收官”:從伊拉克、阿富汗兩大看不到勝利前景的戰場上抽身,削減政府預算包括國防開支,重振美國經濟和軍備,保持和加強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和絕對軍事優勢。

  但開戰容易停戰難。奧巴馬的撤軍計劃無論怎樣急迫,也只能分步進行。

  2009年2月27日,奧巴馬宣佈將在未來18個月內從伊拉克撤出大部分軍隊,結束在伊拉克的作戰任務。當時伊拉克戰場上的美軍達14.2萬人,這是美軍部署歐洲、韓國、日本等“要隘”之餘,幾乎所有的機動作戰兵力。奧巴馬宣佈,在2010年8月31日前,只留下3.5萬~5萬美軍負責支持伊拉克政府及其安全部隊的軍事行動,在2011年年底前,撤回全部剩餘部隊。

  在宣佈從伊拉克撤軍的同時,為了穩定阿富汗戰場局勢,扭轉塔利班淩厲攻勢造成的被動局面,奧巴馬又宣佈向阿富汗戰場增加美軍1.7萬人,使駐阿美軍的總兵力增至6萬人,加上3.2萬盟國軍隊,整個北約在阿駐軍超過9萬人。此後,隨著局勢的好轉,美軍和北約其他國家軍隊逐漸撤出。

  但其後續撤軍計劃並不順利,直到2016年7月6日,奧巴馬在白宮發表講話表示,阿富汗的安全形勢依然“危險”,阿安全部隊尚未“足夠強大”,必須放緩美軍從阿富汗撤出的計劃,在2017年1月其總統任期結束前在阿保留大約8400名美軍士兵。

  任期內,奧巴馬在反恐戰爭中的一大亮點是擊斃基地組織精神領袖本·拉登。這一消息使其國內支持率躥升10個百分點,不僅為其2012年的競選連任鋪平了道路,也為他在第二個任期推進精兵強軍戰略奠定基礎。

  2012年1月,名為《維持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21世紀防務的優先任務》的新版美國軍事戰略公佈。這一戰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精兵簡政”,大幅縮減政府預算包括防務開支,在10年內削減軍費4870億美元,美國陸軍從57萬人縮減至49萬人;二是“重心轉移”,繼續保持在打擊全球恐怖主義以及防擴散等非傳統安全問題上投入的同時,更加關注傳統安全問題。為確保美國“軍事超強”地位,將軍事重心轉向亞太,聲稱“美國必須在行動的通道和自由受到挑戰的地區,保持展示實力的能力”。

  網絡戰“布勢”

  網絡空間被稱為“控域”,即網絡空間的作用,是對物理空間進行控制。按照圍棋棋理,在對弈雙方進入短兵相接的絞殺之前,開局的行棋叫“布勢”,雙方搶佔棋盤上價值最大的點位:大場。網絡戰是美軍勢在必爭的“大場”,必須搶先“布勢”。美軍對網絡空間的訴求非常明確:保證己方絕對安全、控制全球網絡空間局勢、擇時有效攻擊對手。

  奧巴馬2009年1月20日上任,2月9日即簽署總統令,對美國的網絡安全狀況展開為期60天的全面評估。4月17日,《網絡空間安全政策評估報告》提交奧巴馬審閱。5月29日,白宮組建網絡安全辦公室。6月23日,時任美國國防部長蓋茨簽署命令,正式成立美軍網絡司令部,首次把網絡防禦、網絡資源利用及網絡進攻能力集成到一個統一部門的領導管理之下。網絡司令部作為美軍一級職能司令部戰略司令部的下屬司令部,具有指揮協調整個美軍網絡空間作戰的權威職能。隨後,美軍各軍種對應成立了各自的網絡司令部和作戰部隊。

  2011年5月,奧巴馬政府推出《網絡空間國際戰略》,宣示美國將通過多邊和雙邊合作確立新的國際行為準則,加強網絡防禦能力,減少針對美國政府、企業,尤其是對軍方網絡的入侵。在此文件中,美國高調宣佈“網絡攻擊就是戰爭”,網絡攻擊如果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美國將不惜動用軍事力量進行報復。2011年7月14日,美國國防部發佈《網絡空間行動戰略》,提出提升美軍網絡空間作戰的“五大支柱”。美國政府和軍方在不到兩個月裏連續推出兩大網絡戰戰略,是在網絡空間非同尋常的“布勢”舉動。

  在奧巴馬執政期間,美軍與以色列以聯合研製的“震網”病毒攻擊伊朗核設施,開了國家主體在和平時期對主權國家進行網絡攻擊的惡例。據可靠資料顯示,這一攻擊是由奧巴馬親自下令實施的。有評論認為,這是奧巴馬的“網絡單邊主義”。

  “亞太再平衡戰略”“搶地”

  一盤圍棋賽的行棋,是首盤“布勢”,中盤“搶地”,末盤“收官”。如果説奧巴馬給反恐戰爭急切“收官”是為美國止損,在網絡戰上大舉“布勢”是為未來佈局的話,那麼,推出“亞太再平衡戰略”,就是為了在亞太地區與中國“搶地”。

  2009年9月,美軍時任空軍參謀長諾頓·施瓦茨空軍上將和時任海軍作戰部長加裏·拉伕黑德海軍上將簽署一份秘密備忘錄,聯合開發“空海一體戰”概念。2010年2月,美國國防部發佈《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強調“在拒止環境中懾止和擊敗侵略”,首要對策即發展“空海一體戰”。《四年防務評估報告》是美軍以國防部名義發佈的重要文件,用以對防務政策進行4年一次的檢討和對美軍建設進行規劃。2010年的這個報告是奧巴馬上任後的第一份,它表明美軍正式接受和採納“空海一體戰”理論。

  “空海一體戰”是美軍第一個明確針對中國的作戰理論,僅在美軍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的《美軍為何要實施“空海一體戰”》和《“空海一體戰”:初始作戰構想》兩個文件中,就有300多處提到了中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如其指“目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對美國空、海軍最嚴重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挑戰”,實施“空海一體戰”必須通過“對解放軍作戰網絡實施致盲行動”來“破壞解放軍的天基情報、監視和偵察系統”等,並強調“鋻於解放軍軍事發展勢頭強勁,必須增強緊迫感”。

  為了沖淡其過於明確的針對性,也為了使其具有更加廣泛的適用性,2012年1月17日,美國國防部發佈《聯合作戰介入概念》,提出面對“全球反介入和區域拒止力量的增長,美國海外防務態勢的調整和太空、網空作為競爭領域的出現,未來敵人不管是國家還是非國家,都將採取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來反對美國”的新情況,美軍的“聯合作戰介入”是一種為完成任務向作戰區域足夠自由地投送兵力的能力,顯示美國控制危機和遏制戰爭的決心,並在戰爭中擊敗敵人。在“全球一體化作戰”概念的牽引下,美軍陸、海、空和海軍陸戰隊都在“亞太再平衡戰略”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美國在推行旨在遏制中國崛起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時,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在2014年美國國防部發佈的奧巴馬任上最後一個《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中,平衡(balance)、平衡的(balanced)、不平衡的(unbalanced)累計出現了26次,“再平衡”(rebalancing、rebalance)累計出現了36次,它既説明“平衡”是美國新軍事戰略的核心,也説明達成“平衡”具有“説不盡”的難度。在奧巴馬當政的最後日子裏,甚至出現了從1月1日起的這周(美國每週從週日算起),全球其他海域沒有美國航母巡航的情況,儘管時間很短——1月5日,“卡爾·文森號”航母即前往亞太部署。但不可否認,這是二戰後全球海域出現的首次“權力真空”。

  在奧巴馬政府屆滿之際,縱觀其整個軍事戰略發展軌跡,應該説是一個切合實際、階段分明、目標清晰、步步為營、靈活機動的演變過程,站在美國戰略利益的角度,可以給出一個“良好”的分數。其網絡戰“布勢”和“亞太再平衡戰略”“搶地”的成果,勢必成為繼任者特朗普的戰略資産。但對中國而言,奧巴馬和他的軍事戰略帶來的是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行將去職之際,奧巴馬在2016年12月23日簽署的“2017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中,將所謂“臺美高級軍官交流”作為章節納入,是中美建交幾十年來前所未有的惡劣舉動。這是“毒招”也是“惡手”,説它是“毒招”,是因為它直接挑戰中國核心利益,衝擊“一個中國”原則底線;説它是“惡手”,是因為它要冒著與中國走向對抗的危險,而目前還沒有與中國“攤牌”的打算。這恐怕是奧巴馬政府一方面不顧中國的堅決反對固執蠻幹,另一方面反復説明“一中原則”並無改變,以儘量減小對中美關係衝擊的原因。

  (作者單位:國防信息學院)

  (原標題:奧巴馬的三大軍事“遺産”)

標簽:奧巴馬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