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遼寧艦有“缺陷” 難以應對高強度作戰
參考消息網1月16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唯一的航母在結束一次為期三周的遠程訓練任務後已經返回,在此次任務中,它的戰鬥能力受到仔細審視,有關這艘航母未來將在中國軍事雄心不斷提升之際扮演什麼角色的猜測迅速增加。
據《印度快報》網站1月14日報道稱,中國國防部稱,排水量為6萬噸的遼寧艦及其戰鬥群14日返回了青島東部的港口,它的戰鬥群包括驅逐艦、護衛艦、補給艦和反潛艦。
國防部援引中國航母編隊指揮員陳岳琪少將的話説,此次演習緊貼實戰,達到了預期目的。這艘航母2012年開始服役,2016年11月,在進行首次實彈演習後不久,中國宣佈該艦做好了戰鬥準備。
遼寧艦一開始被定為一個實驗和訓練平臺,它代表了中國武裝力量的新發展水準,這支武裝力量包括彈道導彈和隱形戰鬥機。該艦還被認為是完全利用國內技術建造的未來中國航母的樣本,至少一艘這樣的航母自2015年以來一直在建。
但分析人士指出在這艘航母的設計和中國海軍對該艦全部能力的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局限性。
根據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最近的一份報告,遼寧艦比10萬噸的美國尼米茲級航母小得多,它只能搭載24架固定翼飛機,而美國航母可搭載55架。
遼寧艦的殲-15多用途戰鬥機(俄羅斯蘇-33戰鬥機的中國版)能力很強,但它們缺少美國F-35C等第五代戰鬥機那樣的隱形技術。
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還説,該艦的蘇聯蒸汽輪機設計和維護都很糟糕,這可能會將其典型航速限制在20節左右。這遠低於尼米茲級航母30節的速度,這意味著遼寧艦抵達目標需要更長時間,逃離威脅的能力也更弱。
遼寧艦的飛機起飛是從一個“跳臺滑雪助滑道”式的甲板上,而不是借助美國航母所使用的那種有力的蒸汽彈射器,這就意味著中國飛機起飛耗油更多,並且飛機的載荷更小。
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稱,遼寧艦的飛行員和機組人員也遠不如美國同行經驗豐富,但他們受益於自航母投入使用以來從美國等國獲得的經驗教訓。
還有一些分析人士指出,遼寧艦似乎仍未具備夜間飛機起降能力,而這對於作戰有效性來説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要素。
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這項研究得出結論稱,這些缺陷使得遼寧艦不適合開展“持續的高強度作戰行動”,至少目前來説是這樣。這很可能將它局限於人道主義援助和救災行動、訓練和外交任務以及在南中國海為維護北京主權聲索進行的巡航。
這項研究稱,儘管如此,遼寧艦“代表在推進中國海軍力量投射能力方面的重要一步”。
該研究稱:“不管遼寧艦未來能力如何,該艦有一定的政治功用,它是通過各種地區性和全球性行動開展海軍外交的工具。”
(原標題:印媒解析中國航母“缺陷”:難以應對高強度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