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SBIRS系統新衛星即將升空 加強導彈防禦情報收集
天基紅外系統衛星 資料圖
據“太空戰”網站2017年1月10日報道,美國空軍已完成“天基紅外系統” (SBIRS)同步軌道衛星(GEO)3號星(即GEO-3)的封裝工作,為發射做好了準備。“天基紅外系統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將用於監視信息傳輸、導彈發射探測,並支持彈道導彈防禦和情報收集工作。
為監視戰略導彈發射而興起的國防支援計劃
預警衛星作為監視、探測、發現和跟蹤敵方戰略導彈的重要手段,在戰略防禦系統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自20世紀60年代起,蘇聯和美國逐步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預警衛星系統,並各自製定了針對未來的發展計劃,其中以美國的技術最為先進。早在1959年底,美國就將當時的軍事衛星計劃分為“發現者(Discoverer)”計劃、“衛星及導彈觀測系統(SAMOS)”計劃和“導彈防禦警報系統(MIDAS)”計劃等3項獨立計劃。在MIDAS計劃中,衛星上裝有紅外探測器,而不是可見光相機,後來該計劃由“國防支援計劃(defense support program簡寫DSP)”所取代。
DSP計劃是20世紀70年代初由美國和加拿大雙邊簽署的關於北美空中防禦計劃(NORAD)之一,其目的是監測前蘇聯等國的地下核子試驗、中程導彈發射和航天器發射。DSP計劃從實施至今已經歷了40多年,發展了3代衛星。目前共有5顆DSP衛星在軌工作,其中3顆為工作星,2顆為備用星。3顆工作星分別位於太平洋 (西經135 )、大西洋(西經70 )、印度洋(東經69 )上空,固定地掃描監視除兩極以外的整個地球表面。DSP衛星具有軌道機動能力,不但可主要用於戰略導彈的預警,還可根據需要將衛星機動至某一戰區上空,監視射程較小的彈道導彈的發射。DSP地面站的設置包括一個位於澳大利亞的海外地面站、一個歐洲地面戰、一個美國本土地面站(CGS)和移動地面站(MGT)。
DSP衛星在地球同步軌道運行,可以對高緯度地區做到有效監測。衛星定軌在35800千米高度,單星覆蓋近1/3地球表面,自旋穩定,衛星主軸指向地心,探測系統同衛星主軸成7.5 夾角,隨著衛星自旋形成圓錐狀掃描方式,構成一個立體視角場。第一代DSP的紅外探測器解析度低,易誤報。到了第二代DSP開始使用雙色陣列期間,誤報率下降,除了南北兩極極端地區外,都可有效探測,探測器掃描週期為10秒,預警週期4.5分鐘到8分鐘,預警週期包括目標識別、數據回傳、數據處理三個部分。
美國在DSP預警衛星上的主要設備有兩種:一是衛星向地球的一端裝有一個長3.63米、孔徑0.91米的紅外望遠鏡,它每隔8-12 秒就可對地球表面1/3的區域重復掃描一次,能在導彈發射後約90 秒就探測到導彈尾焰的紅外輻射信號,並將這一信息傳給地面接收站,地面站再將情報傳給指揮中心,全部過程僅需3-4 分鐘;二是高解析度可見光電視攝像機,安裝攝像機是防止把高空雲層反射的陽光誤認為是導彈噴焰而造成虛警。在星上紅外望遠鏡沒有發現目標時,攝像機每隔30 秒向地面發送一次電視圖像,一旦紅外望遠鏡發現目標,攝像機就自動或根據地面指令連續向地面站發送目標圖像,以1-2幀/秒的速度在地面電視螢幕上顯示導彈尾焰圖像的運動軌跡。
(原標題:美SBIRS系統新衛星即將升空 加強導彈防禦情報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