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中國版“海上獵手”更令人不安
資料圖:“海上獵手”無人艇。
參考消息網2月3日報道 中國是如何看待美國海軍的“海上獵手”無人艇的呢?美國海軍軍事學院中國海事研究所副教授萊爾·戈爾茨坦日前對此進行了專門分析。他在一篇1月31日發表于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的文章中指出,中國國防戰略家和科學家正在迅速分析美國海軍的這種最新武器。
戈爾茨坦指出,“海上獵手”反潛作戰持續追蹤無人艇在2016年揭開面紗,引起了極大轟動,這艘無人艇有望令海戰發生革命性變化,猶如“捕食者”和“死神”無人機從根本上改變平叛和反恐任務一樣。這種40米長的三體船比任何其他在海上部署的無人艇都要大,據説能夠巡邏最多70天,航程10000海裏。
文章稱,正是因為它令人印象深刻的性能,這艘無人艇肩負著追蹤敵方新型潛艇這項最具挑戰性的任務。僅憑這一點,這種新技術創新就可能徹底改變亞太地區某些處於嚴重劣勢的戰略趨勢。
戈爾茨坦注意到,近期中國公開出版的防務類期刊出現多篇涉及美國海軍的“海上獵手”無人艇的分析文章,並從中得出了“中國的戰略家們對事態的發展多少感到不安”的結論。
比如一篇分析文章總結説:“毫無疑問,如何應對這種盯梢式的無人‘哨兵’,已經成為中國在裝備發展和戰術使用中面臨的新課題。”
文章介紹了“海上獵手”的詳細數據,包括最高時速(50公里)以及船舶在惡劣天氣下的“正常航行能力”,它甚至在7級海況下都能執行任務,利用主動聲吶模式,有效探測距離可達18公里。文章特別強調了“海上獵手”相對較低的成本,根據分析,每艘無人艇的成本只要2000萬美元,比一架P-8反潛偵察機便宜得多。同樣,這種無人艇的日常運營成本相對於有人的反潛系統來説也低得多。當然,部署它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帶來人員傷亡的後果。
同一時間發表的另外一篇文章中,作者宣稱“海上獵手”將“在海軍戰略領域引發革命”。他們談到了該平臺的另一個關鍵優勢,即不受“人類生理或心理限制”的約束。這些中國國防分析家倡導加緊部署“新型核潛艇”,從根本上扭轉當前形勢。
第三篇分析文章則對“海上獵手”的能力提出了質疑。作者指出,計算機演算法可能不足以讀取聲吶信號並可能難以區分島礁、鯨魚和潛艇。如果確實是一艘潛艇,也難以判斷它屬於本國海軍、盟軍還是敵人。
這篇文章最嚴厲的批評是“海上獵手”可有效地對抗“弱的敵人,如伊拉克或利比亞”。相比之下,如果對抗的是一個“高效的潛艇作戰系統,配備了全面的海上攻擊系統”,作者則認為“海上獵手”沒有多大作用。
戈爾茨坦指出,綜合起來看,上述文章表明,中國國防戰略家和科學家正在迅速分析美國海軍的這種最新武器。“當然,隨著海洋領域的競爭升溫,每一方都將投入更多的資源來對抗另一方。”
戈爾茨坦還由此得出結論稱,對於“海上獵手”對中國海軍構成的挑戰,中國戰略家似乎在某種程度上意見不統一。他説,這些討論揭示了中國方面做出不同反應的可能線索,這些線索可能包括為核潛艇發展投入更多資源以及開發一套跟蹤和摧毀“海上獵手”的新武器系統。
事實上,必須強調的是,過去十年來,美國戰略中對待無人機系統的一個不可否認的趨勢是,它是針對平叛戰爭這種相對寬鬆的戰場環境而制定的,而不是大國之間的高強度戰爭。因此,在與同等實力對手競爭的情況下,它們的價值仍然是一個相當大的未知數。
戈爾茨坦稱,比起這些無人艇在戰鬥中可能大量受損的情況,更令人不安的是,幾年後,“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海軍版“海上獵手”可能會定期在國際水域裏遊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