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戰爭”:西方世界“腦洞大開”的一場臆想
“對華戰爭”:西方世界“腦洞大開”的一場臆想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馬建光張乃千
新聞提示:
前不久,澳大利亞籍記者約翰·皮爾格歷時兩年拍攝的紀錄片《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一經播出就引起全球觀眾的高度關注。在這部旨在“打破沉默”的影片中,作者態度鮮明地告訴世人,真正在亞太地區“耀武揚威”並嚴重破壞戰略平衡和地區和平的,恰恰正是一直叫囂“中國威脅論”的美國。
然而,在西方世界的政治圈、學者圈和媒體圈中,“中美一戰”或者“對華戰爭”的假想依舊時常被拋出。去年7月底,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在最新報告《與中國開戰:想不敢想之事》中就高調展示了美國對中方的強硬態度,這也正是在和平發展和多極化成為世界發展主旋律的今天,西方世界抱守“冷戰思維”的突出表現。
一部劇情堪比好萊塢的大片
劇情老套荒誕的西方電影《赤色黎明》,描述了東亞某國侵入美國繼而引發一場大戰的離奇場景。雖然影片巧妙地更換了“入侵者”使用的軍旗,但從戰士的衣著到使用的武器裝備,觀眾還是一眼就能看出其渲染的“入侵者”就是中國。像這樣“腦洞大開”暢想“對華戰爭”的媒體作品,在西方世界早已屢見不鮮。擺放在諸多美軍高級將領案頭的小説《幽靈艦隊》,曾因“對未來的世界大戰模式有著嚴謹的預測和設想”而被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哈里斯點名列入美軍推薦書單。不幸的是,翻看一下小説,裏面充斥的都是對所謂數十年後的“中美戰爭”的臆測。
“先發制人”“核戰爭”“第三次世界大戰”……這些出現在《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紀錄片中的關鍵字眼,早已被西方世界反復消費,“見怪不怪”了。在這部紀錄片中,約翰·皮爾格不僅講述了美國正在試圖挑起與中國的戰爭,更揭露了美國令全世界都不安的核戰術和先發制人策略。可笑的是,在全球大肆標榜“言論自由”的美國,根本就沒打算為這部揭露美國真實對華政策和舉措的影片發放可在美國上映的“綠卡”。
在西方世界的輿論導向中,中國只要對在南海的固有領土稍微進行修葺改建,就會遭到橫加指責,甚至渲染出濃厚的戰爭氣氛,而他們卻從不報道美國海軍驅逐艦在亞太地區肆意橫行霸道,嚴重破壞他國海洋主權的事實。正是美國五角大樓耗費納稅人40多億美元發起的強力宣傳攻勢,將本就無辜的中國硬是描述成干擾“自由航行”的“嚴重威脅”。
經歷過一戰、二戰痛苦磨難的人類越來越認識到,“零和博弈”這一落後於時代發展的思維模式,終將走向徹底覆滅的命運。然而,出於對自身既得利益的保護,西方世界的一部分人不願放棄“零和博弈”,蓋因他們頭腦中的“冷戰思維”並沒有壽終正寢,依舊支配著他們在世界上橫行霸道。
狹隘利益下的冷戰思維作祟
曾幾何時,美國將戰略矛頭對準以蘇聯為代表的社會主義陣營,大搞軍備競賽,將整個世界籠罩在“核大戰”的恐怖陰雲中。如今,冷戰的硝煙剛剛消散,美國的政治精英又以扭曲的心態,急於樹立新的敵人,以顯示自己的強大實力和霸主地位,併為軍工複合體利益集團攫取暴利創造機會。
當今世界,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軍事領域正在發生著不同於“美蘇爭霸”時期翻天覆地的巨大變革,全球多極化、和平共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然而,冷戰思維比冷戰遺産更可怕。總有一部分西方世界精英時刻沉浸在一國獨霸、單極發展、以強淩弱的昔日“大國之夢”中無法自拔,一旦遇到新興力量的發展或是自身利益遭受競爭壓力,就開始抱殘守缺、樹敵打壓。
美國作為全球最強大的國家,對安全感的追求也最貪婪,其對他國的防範常常是進攻性的,甚至將防範公開升級為遏制。我們可以看到,蘇聯解體後,美國認定俄羅斯和中國是嚴重影響其統領“人類事務”的存在性威脅,立即搬出自己的老套路,再次用冷戰思維劍指俄中兩國。
隨著世界經濟力量向亞太地區的戰略轉移,美國的軍事力量也聞風而動,密集部署亞太地區。事實上,正是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的美國總統奧巴馬,主導了美國大規模增長的核開支和新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旨在利用壓倒性的武力優勢打壓中國維護領土主權的正當訴求,同時採取多種手段擾亂亞太地區良好的經濟發展態勢,給中國綜合國力的增長使絆子、下套子。雖然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對奧巴馬時代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多有微詞,但出於其對狹隘國家利益的追求,致力於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力”仍是未來美國政府的政策核心,依舊還是“新瓶裝舊酒”。
警報背後,防人之心不可無
“最好的武器需要最好的敵人……”對於美國軍工複合體而言,他們獲取鉅額利潤的一大前提就是需要找到敵人,生拉硬拽也要“證明”現今世界存在著對美國國家安全和全球利益的“巨大威脅”。美國一部分政客無視中美關係高度複雜,雙方既有密切合作和利益共同點,也在一些領域存在著較大分歧的現實,一味以“冷戰思維”“零和博弈”來處理中美關係,一意孤行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把美國60%的海軍和空軍以及最先進的武器系統都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區,並在中國周邊形成了一條由400個部署了軍艦、轟炸機和核武器的軍事基地組成的恐怖“絞索”。其企圖何在,想必早已是司馬昭之心。
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要盟友,日本一直以來都在謀求突破“和平憲法”,搭美國遏制中國的便車實現自身軍事政治大國的迷夢。有鋻於此,日本更是賣力地宣揚所謂“中國威脅論”,當然也沒有忘記撰寫自己的“對華戰爭”劇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在與媒體管理人員聯繫會上大放厥詞,聲稱美日“安保法案”同樣適用於中國南海。安倍這一“大大方方”公開承認謀劃“對華戰爭”的行為,讓世界更加看清了日本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顛覆戰後國際政治格局與體系的企圖。
“冷戰思維”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此前,美軍前太平洋艦隊司令兼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海軍上將布萊爾就在澳大利亞廣播電臺公然叫囂,美軍可在15分鐘內抹平中國南海“人造島”。而美國現任太平洋艦隊司令哈里斯也曾公開叫囂:“做好今夜與中國開戰的準備!”這些不斷放狠話準備對華開戰的美軍高官,事實上代表著美國國內政治精英普遍存在的一種心態,尤其值得我們警醒。
目前,美國除繼續升級亞太地區武器裝備並在中國周邊部署“薩德”系統外,還將大規模投資網絡戰、電子戰和太空戰。然而,在曾經的兩次中美交鋒中,美軍都是帶著極大的武器裝備優勢而來的,卻絲毫沒有佔到半點便宜。想靠著軍費投入,改良幾款先進武器,就再次妄圖動手得利,簡直是癡人説夢。美國出於國家利益延續針鋒相對的“冷戰”模式,我們也不可能大度到不對西方力量做任何設防。蹄疾步穩地走好我們的強軍興軍之路,就是給予西方世界臆想“對華戰爭”的最有力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