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日本強化軍事航天能力 意在應對中國“隱性威脅”

2017-02-09 15:12:12|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金近

  1月24日,日本防衛省在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利用三菱重工的H2A火箭成功發射了首顆通信衛星“煌2號”。該衛星是首顆由日本防衛省保有並使用的專用軍事通信衛星,並且也是H2A火箭首次發射軍用衛星,此次發射對日本的軍事航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煌2號”衛星是日本研發的“煌”系列軍用通信衛星的第二顆。該系列衛星目前總共製造了“煌1號”“煌2號”和“煌3號”三顆,耗資達2300億日元。其中,“煌1號”衛星原定於2016年7月13日由歐洲空間局的“阿麗亞娜”火箭從法屬圭亞那發射。但是,由於衛星在運往發射場的途中天線損壞,不得不將發射時間推遲兩年。“煌3號”衛星預定於2020年由其他國家發射。因此,“煌2號”衛星反而成為日本發射的首顆軍用通信衛星。在基本性能上,“煌2號”軍用通信衛星採用的是不易被切斷的X波段衛星,具有速度快、容量大的優勢,預定使用期限為15年。

  日本之所以要發展和部署該系列衛星,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從長遠來看,是為了滿足未來日本自衛隊軍事通信的需要。目前,日本自衛隊的衛星通信主要依靠民營企業CS廣播公司運營的“超級鳥”B2、“超級鳥”C2和“超級鳥”D3這3顆衛星來保障。但是,其中的兩顆衛星目前已經接近使用壽命,必須用新的衛星替代。而此次發射的“煌2號”軍用通信衛星能夠高速處理大量數據,特別是能夠使通信方式存在差異、通信制式各不相同的日本陸海空自衛隊各單位之間實現互通,從而確保在廣闊地域行動的自衛隊共享情報,能夠大大提升日本的軍事通信能力。

  從短期來講,是為了滿足應對現實特定“威脅”的需要。此次“煌2號”軍用通信衛星的發射,最直接的目的是應對日益嚴峻的朝鮮導彈威脅,提升日本的反導能力。此外,日本《産經新聞》1月16日也刊文表示,鋻於自衛隊面對日益增加的“中國進出海洋”等海外任務,防衛省認為必須充實衛星通信能力。因此,應對朝鮮的“顯性威脅”和中國的“隱性威脅”不僅是日本發展衛星通信能力,也是其在軍事領域發展各項能力的常態化藉口。

  從本質上看,此次成功發射軍用通信衛星是日本對太空領域實際軍事運用的又一次突破。在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的風向標指引下,日本政府于2008年通過《宇宙基本法》改變了過去宇宙開發非軍事化的原則,允許將宇宙開發用於“防衛”目的。2012年,日本政府又通過《獨立行政法人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法》修正案,刪除了太空開發活動“限于和平目的”的規定,這就等於為日本在太空領域的軍事運用從法律上松了綁。目前,日本已經擁有包括4顆光學偵察衛星和3顆雷達偵察衛星在內的軍用偵察衛星體系,用於長期監視朝鮮動態。日本宇宙政策委員會2015年的一份報告透露,日本計劃將軍用衛星的數量增加一倍,進一步完善日本的太空軍事運用體系。

  日本太空軍事運用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實際上是在形成、提升和儲備自身的戰略能力。軍事航天能力是軍事大國、強國的戰略支撐,日本依託自身先進的民用航天技術,可以根據現實需要自如地將其轉化為軍事航天能力,並且能夠持續不斷地發展導航衛星、預警衛星、海洋監視衛星等軍用航天器。其最終目的不僅是為了在東亞地區滿足自身“防衛”需要,也是為在全球範圍內滿足日本自衛隊的“戰略”需求。可以預見,有了這一戰略支撐的日本自衛隊在軍事領域將會展示出更加“外向”和“主動”的姿態。

(原標題:日本強化軍事航天能力的戰略圖謀)

標簽: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