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中國威脅論”聲調不會降低 解放軍要更加自信應對

2017-02-09 15:18:57|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金近

  日前有英國媒體報道,日本駐英國大使館每月拿出1萬英鎊收買英國一家名為“亨利·傑克遜協會”的智庫,以幫助日本在英國製造和渲染“中國威脅論”。有專家指出,這一醜聞事實上僅是日本當局在海外,特別是英語國家對中國潑“輿論臟水”的冰山一角。日本政府的這些做法也是其在歷史、領土等爭議問題上強化所謂“對外戰略傳播”的重要一環。

  可以相信,在國際局勢正發生重要變化的今天,有關國家宣揚“中國威脅論”的聲調不會降低。在日本外務省向政府提交的2017財年預算案列出的重點項目中就包括“對外戰略傳播”項目,預算經費約為559億日元。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今年國會外交演説中強調,日本將充分利用海外機構傳播“日本的正確形象”,加強與日本相關的國際輿論引導和涉及領土、歷史問題的宣傳。

  中國人歷來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身正不怕影子斜”,但筆者認為,在當前的國際輿論環境中,還必須適應現代信息傳播方式,積極擴大中國媒體的全球影響力,用不同種族、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各國人民能夠理解的方式努力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以更加積極主動的聲音應對歪曲的“中國威脅論”。

  “中國軍事威脅”通常是“中國威脅論”中的重要內容。散佈這些消息的國家時不時地打著“中國軍事威脅”的幌子,或為自己增長國防預算提供藉口,或為向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推銷過剩的軍事武器、技術尋找理由,或為拉攏相關國家團結在自己周圍。特別是近年來,中國經濟與國防建設迅速發展也讓“中國軍事威脅”在一些不明就裏的國家頗有市場。

  中國連年增長的軍費開支是“中國軍事威脅”的重要“論據”。應該看到,中國國防預算增幅數字背後的事實是,國家在補償性發展長期讓位於經濟建設而存在的軍事能力短板。但是,這一事實在被掌握國際話語權的國家過濾性忽視後,其他有些國家很難多渠道獲得多樣和客觀理性的相關軍事信息,因此講好“中國軍隊的故事”也很重要。

  中國國防白皮書是解放軍向世界直接發出的最強聲音,從近年來的白皮書可以看到中國軍隊越來越透明開放。在1998年的白皮書中,提到7個軍區時連具體名稱都沒寫,但在其後的白皮書中越來越詳盡地闡釋中國國防政策和軍事戰略方針,展示國防科技工業和武器裝備建設的發展進程,披露中國歷年的國防費支出及其使用情況,有關數據的詳細程度甚至令國外一些智庫的研究人員都感到意外。

  中國國防白皮書已經成為“增信釋疑”的重要手段,是世界各國正確認知中國軍隊狀況的權威信息渠道,更體現了中國在軍事安全方面對外開放合作的誠意和自主增強軍事透明的意願,但中國的軍事透明不只在國防白皮書裏。

  目前,中國對外各項軍事交流活動正蓬勃展開,在中國軍隊的很多營區,越來越常見到外國軍人和媒體記者的身影。中國國防部和有關軍種、戰區相繼開設微博、微信公眾號,及時發佈信息,受到國內外網民的關注。近年來,中國還先後主動公開多則尖端軍事技術信息,遼寧艦的試航與服役過程基本上在大眾媒體實時同步公開,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軍隊日益呈現在世介面前。

  實際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多次主動壓減軍隊員額。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式上,中國宣佈裁軍30萬,這一與“中國軍事威脅”論調極不相符的舉措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中國軍事實力的壯大並不是為了針對任何國家,事實上解放軍正越來越多在中國國際責任構架內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安全産品。

  當前,共有近3000名中國軍人在聯合國9個任務區執行維和任務。不久前,中國宣佈加入新的聯合國維和能力待命機制,建設8000人規模的維和待命部隊。今天,中國海軍護航編隊依舊航行在亞丁灣索馬裡海域,為中外商船提供護航服務。這樣一支自信、開放的現代化中國軍隊符合地區和國際的發展利益,當然不應也不會被同樣愛好和平的人們視為威脅。

  拯救民族于危難之中的解放軍深深懂得和平的意義,事實勝於雄辯,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感受到中國軍事發展的必要性。在更加公開和透明地擁抱世界的同時,中國軍隊要堅定、自信和毫不動搖地做好自己的事情,這才是對“中國軍事威脅”論調最有力的回擊。

  (原標題:更加自信地應對“中國威脅論”)

標簽: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