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殲-20未來仍會“大改”:很適合對付美國航母
參考消息網4月11日報道 美國戰略之頁網站3月24日報道稱,中國宣佈其殲-20隱形戰鬥機已于2017年初悄悄開始服役。進入現役的殲-20戰機數量不得而知,而且戰機的實際戰力也還是未知數。
雖然中國于2014年向其海外客戶推銷18噸重的殲-31隱形戰鬥機,但不會出口由成都飛機製造公司生産的更先進的殲-20。成都飛機製造公司還生産殲-10和梟龍戰機。
殲-20于2011年首次試飛,此後又試飛了多次。最初殲-20至少有2種原型機,2013年又出現了一種新原型機,在原有基礎上有多處修改,估計最大重量36噸。自那以後,出現了更多原型機,並且至少有6種生産型號。
雖然從頭部看,殲-20有點像美國的F-22,但其整體形態、重量和發動機功率都接近美國的F-15C。也就是説,其長度約為20米,翼展13.3米。殲-20的機翼面積也與F-15C差不多,約比F-22(在長度和翼展方面都比F-15C高出幾個百分點)小25%左右。對殲-20來説糟糕的是其發動機功率也與F-15C差不多,而F-22的發動機功率要高出65%。在後燃室發動的情況下,殲-20的動力要比F-15C強,而接近F-22。但由於後燃室消耗的燃油太多,一次只能使用幾分鐘,新型殲-20似乎可以超音速巡航。
迎面飛來時,殲-20具備一定的隱形能力。但從其他的角度看時,殲-20會在雷達螢幕上顯示出來。由於這個原因,殲-20似乎只是一個原型機,而不是用於大規模生産的新型號。殲-20還需要經過許多設計及外形上的改變才能參加實戰。
雖然殲-20的外形在一定程度上為其隱形性能提供了一定的幫助,但其更多的隱形能力源自覆蓋飛機表面的特殊材料。不知道中國在這方面已經走了多遠。中國很可能會單獨使用殲-20,或是一小群殲-20來襲擊美國的航母。要做到這一點,需要F-22級別的發動機,但這種發動機仍在研製之中。過去幾年中國承認正在研製WS-15發動機(自上世紀90年代始),這款發動機功率更大,能很好地適用殲-20。不知WS-15發動機何時能夠投入使用,以及它會否使用同F-22相同的向量排氣方式(為了提高戰鬥機的靈活性,將熾熱的飛機噴氣排到不同方向的方式),仍不得而知。
殲-20要成為性能更為卓越的戰鬥機,需要安裝F-35和F-22級別的電子設備(包括雷達系統和防禦系統)。迄今為止,中國人尚未在這方面趕上美國的戰鬥機。但差距正在快速縮小。俄羅斯從未成功,但中國人相信自己能夠做到。也許殲-20並不是一架戰鬥機,而是一架隱形攻擊機,就像美國最早的“隱形戰鬥機”F-117一樣。F-117于1981年首次試飛,是一種隱形輕型轟炸機,並於幾年後正式服役。它是一架十分成功的攻擊機,中國人可能注意到,這樣一架飛機還可能成為一架出色的攔截機。
殲-20的研製工作于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中國人當時知道,也許需要2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中國才能研製出有競爭力的隱形戰鬥轟炸機。殲-20正在中國中部地區進行測試。殲-20是一架雙引擎戰鬥機,其重量與30噸重的F-15C處於同一級別。而F-35A重31噸,是一款單引擎戰鬥機。而雙引擎的F-22體積稍大,重量為38噸。俄羅斯的T-50重量為37噸。
中國還在開發其他支持技術,如AESA雷達、高效機艙、隱形能力,以及將所有這一切捆綁到一起的軟體。開發,甚至是複製這一技術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中國人已經有幾十年的經驗將引進的技術用於滿足其自身需求。因此,中國似乎計劃在2020年讓殲-20批量服役。關鍵因素是他們需要在此之前開發出所需技術。殲-20似乎是一款輕型轟炸機,因為這種型號的飛機在對付美國海軍,對付日本和台灣地區的關鍵目標時最有用。無論如何,殲-20都是對具有隱形能力的第5代飛機的新嘗試。
殲-31和殲-20進一步證明,中國決心開發自己的高技術武器裝備。雖然中國急切地想自行研發先進武器技術,但它意識到這需要很長的時間和巨大的努力。因此,中國正在努力避免犯下俄羅斯在這方面所犯過的錯誤。這意味著擁有富於競爭力的設計,同時開發必要的支持産業。這一切都需要很長的時間,還會經歷許多小的(以及一些重大的)失敗。中國人正在做正確的事情,他們願意等待,直到他們獲得了真正世界一流的軍事技術。(編譯/林朝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