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虛假新聞:不是真相難現,是習慣性“裝睡”在蔓延

2016-02-23 08:50:08|來源:揚子晚報|編輯:王瑞芳

  在春節長假期間曾招致沸沸颺颺議論的“上海女孩逃離江西農村”事件,終於迎來一個總結陳詞的時刻:記者日前從網絡部門獲悉,該事件從頭至尾均為虛假內容。自稱“上海女孩”的發帖者“想説又説不出口”並非上海人,而是上海周邊某省的一位有夫之婦徐某某,春節前夕與丈夫吵架,不願去丈夫老家過年而獨自留守家中,於是發帖宣泄情緒。而之後在網上自稱“江西男友”回應的網友“風的世界伊不懂”,和徐某某素不相識。

  一些真相在浮現,更多的真相還會被發現,讀罷網絡部門給出的調查結論,我首先想到的是這樣一句話。在“上海女孩逃離江西農村”的網絡事件背後,原來不過是一位有夫之婦的無聊所為。真相如此簡單,然而它又並不那麼意外:因為從一開始,少數網友就對這則消息心持懷疑。如同他們所説,所謂“上海女逃離江西農村”事件,既缺乏清晰且準確的事件細節,也因為提前刻意設置的地域歧視、階層差距等熱門話題,充滿著炒作的意味,實在不必過於較真。

  為何一起疑點重重的新聞事件,最終不可遏制地演繹成了一場廣泛的討論,甚至附生出教養、素質、婚姻、自由等諸多的討論關鍵詞?現在回過頭來看整起事件,一切顯得荒謬而可笑。所謂農村與城市,貧窮與富有;所謂階層與婚姻,愛情與包容;再所謂地域與性格,傲慢與偏見,這些衝突與矛盾的確一直都存在,但無論如何,它們都不應該出現在一場對虛假事實的討論之中,那麼,“上海女孩逃離江西農村”新聞背後的沸反盈天爭論,到底由何而來?

  許多人會首先習慣性地想到自媒體的浮躁屬性,因為關於這則事件的討論,主要是集中在微博和微信之上。如此歸因當然不無道理:自媒體時代的到來,讓新聞話題能夠更快地呈現,它無需像傳統媒體那樣以“天”為報道單位,更無需經過嚴格的現實驗證,任何碎片化的報道與事實,都可能形成公共的話題。因為沒有足夠的“把關”力量,一則失實的消息,亦可能引來網友狂歡式的討論。如此之後,就有了“上海女孩逃離江西農村”事件的謬種流傳。

  當然需要從輿論傳播上條分縷析,不過一切依舊遠遠不夠,因為更不應該被遺忘的,是網友的獨立思考和辨析能力。如果稍稍加以分辨,“上海女孩逃離江西農村”其後的議論,當不會延續至今,而會在理性分析中得以消減。至此核心的話題其實是:為什麼許多網友總不能保持些許的冷靜,總不能從常識出發來保持對事件的質疑?這或許是比網絡事件真假更大的問題: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網友們正在失去求證真相與等待真相的能力,這令人沮喪。

  以更大的視野來觀察,所謂“上海女孩逃離江西農村”事件,它不是我們輿論空間裏的第一起“反轉的新聞”,可以預料,它也很難成為最後的一起。在某種意義上,“上海女孩逃離江西農村”事件從公共事件重新回到虛假消息,它所證明的不過仍然是:輿論或許會走得過快,但判斷可以不那麼浮躁。網絡之上,還是應該多研究些真相,少高調而激情地談些主義。不是真相難現,而是許多時候我們習慣於選擇裝睡。我們應該努力去做一個不裝睡的人。(王聃)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