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掛號費背後藏著什麼邏輯

2016-03-07 07:08:16|來源:京華時報|編輯:王瑞芳

  在5日的全國政協醫療衛生界小組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北大醫院院長劉玉村分析了熱門的“號販子”問題,指出問題根本在於醫療資源供需失衡,建議提高掛號費診療費,降低藥費檢查費,並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

  劉院長的言論在網上引起關注,有的人認為這是一個站在醫院單邊思考的結論,是對患者利益的渾然不顧。

  為廣大患者提供質優價廉的醫療服務,這當然是一個讓許多人都嚮往的“中國夢”,也理應是中國各界為之奮鬥的目標。提高掛號費的思路,與這樣的目標以及民眾的期待,顯然有些不合節拍。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美好的願望總需要通過一些條件才可能實現。如果只是一味強調願望,不去考慮條件,這願望只能成為烏托邦。

  衡量一國醫療服務狀況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叫千人醫生數,我國是1.8人左右,而歐美國家是3—6人之間。即使在歐美國家,也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做到優質醫療資源敞開供應患者,顯然,我國希望優質醫療資源服務大眾化也有悖實際。

  所謂優質醫療資源,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能邁入優秀行列的永遠只能是佔總數不到1%的塔尖人物,這就意味著在我國,十萬名患者才對應一兩位優秀的醫療專家,一些相對熱門的專業,要達到百萬人甚至千萬人對應一名。這種比例下,不管政策如果制定,看不上優秀專家號的患者,永遠是大多數。那麼,誰該成為那些能夠享受優秀專家服務的幸運者呢?這需要一個規則。

  目前採取的規則是排隊取號制。這看起來公平,但因為不同群體離大醫院的距離不同,每個人的時間成本、身體狀況各異,就導致了大家排隊的代價與效果之間存在巨大的不對等性。號販子為什麼能取得號源,就是因為他們利用了這種不對等,用自己低成本排隊得來的專家號,賣給急需的患者。

  所以,所謂公平排隊其實並不公平。要讓掛號規則更公平,一方面要加強分級診療,通過基層醫療的首診,過濾部分不必要求助專家號的患者。另一方面就是抬高門檻,讓患者在決定是否尋求專家號時,多一重經濟上的衡量,避免過度就診。這不但利於打擊號販子,同時,體現專家水準的掛號費,對於建立質高價優的薪酬機制,讓更多的醫生鑽研業務而非生計,進而提高我國醫療的整體水準、改善醫療環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應該是院長提議漲價的最基本邏輯。

  其實,提高專家費,並不一定會損害患者的利益。只要社區能夠做好首診,及時分診,醫保機構能夠為專家號的費用提供足夠的支持,這必將形成一個醫患共贏的良好局面。(鄭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