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在記者會上釋放的民生情懷
每一年的總理答記者問,都會釋放出強烈的“克強風格”。“克強式幽默”、“克強經濟學”也在過去3年的記者會上給公眾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今年總理的答記者問同樣亮點多多,而對比往年,總理通過對諸多問題的回答所釋放出來的民生情懷更加濃烈,這體現了大國總理對於百姓生活的關心,是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切實體現。
總理在本次記者會上,鏗鏘有力地説到,“我們執政的目的是為什麼?出發點和落腳點還是為了改善民生,就是要讓群眾對民生的呼聲和要求,倒逼我們的發展,推動和檢驗我們的改革。”圍繞這一點,總理對養老、醫保、失業等諸多問題,給出了讓公眾可以安心放心的回答,向世人介紹了中央政府在接下來一年甚至是幾年時間重點推進的幾項民生工程。
關於養老金虧損的話題,總理回答到,“養老金實行的是省級統籌,省級如果確有困難,中央會給以支持。”這明確地釋放了“財政兜底”的信息。總理説,這是“安民告示”。事實也確實如此,面對嚴重的老齡化問題和人口紅利的迅速消失,只有政府投入更多,才能合理科學地應對老齡化社會産生的種種問題。
關於社保繳費比例過高問題,總理給出了這樣的答案,“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階段性地、適當地下調‘五險一金’的繳存比例是可以做的。總的是讓企業多減輕一點負擔,讓職工多拿一點現金。”如果説社保是另外一種稅收,則降社保繳費比例就是降低企業和個人的負擔,就是在激發市場活力,就是在刺激發展、鼓勵消費並擴大內需。而公眾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幸福指數的上升。
關於醫保跨區域結算問題,總理這樣回答:“爭取用兩年時間,使老年人跨省異地住院費用能夠直接結算,使合情合理的異地結算問題不再成為群眾的痛點。”社會是流動的,職員異地調動、老人“候鳥養老”和幫子女在異地帶孩子,讓醫保不能跨區域結算的問題成為了普遍現象,之前以地域為範圍確定的醫保政策,就成了民生壁壘。現在打通這個壁壘,必須要成為政府要做的工作。對此,總理不僅給出了明確的回答,還給出了兩年的期限。這當然是值得期待的。
關於去産能與經濟結構調整能不能導致大量企業職工下崗的問題,總理這樣答到,“大量職工的飯碗不能丟,爭取讓他們拿上新飯碗。已撥1000億用於轉崗安置,如有需要會繼續增加。”去産能從來都是一個“以短痛解長痛”的命題,結構必須要調整,落後産能領域的企業勢必會面臨種種困難,但相信有總理的承諾在,下崗決不會如20年前那樣慘烈,民生仍然會擁抱穩穩地幸福。
此外,總理還回答了許多與經濟、外交以及區域治理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看似與民生沒有太直接的關係,但實際上卻是民生的基礎、前提和保障。比如,經濟發展能否完成任務目標的話題,總理回答到“完不成目標是不可能的”,這體現了中央政府的信心,更給了民生以強大的信心。總理在此前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重任千鈞惟擔當”。在政府勇挑民生重擔的語境裏,公眾的幸福指數自然會不斷上升。(王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