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計委:70%的城市要進行分級診療試點 不要都到北上廣看病

2016-03-08 16:35:43|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雪瑩

  國際在線消息:2016年3月8日15時,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副主任馬曉偉和副主任王培安就“實施全面兩孩政策”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成都電視臺記者

  剛剛李主任也專門提到了要大醫院好醫生多向基層下沉,我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也專門提到在70%左右的地市來開展分級診療試點,請問李斌主任,這70%的試點主要分佈在哪些省份?目前在地市開展分級診療當中遇到了哪些難點和困難?下一步衛計委會採取哪些措施來推進分級診療,讓更多小城鎮生産在地市的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謝謝。

  李斌

  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重大任務中就有一項,70%的城市要進行分級診療的試點。我想,這70%就包括綜合改革的試點省,包括試點城市。去年我們已經在100個城市開展了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今年要擴大到200個城市。在這方面,昨天晚上我剛剛看到一個材料,一個大數據的分析,我想把情況跟大家介紹一下,然後還有一些問題請馬曉偉先生來回答。

  李斌

  我昨天晚上看到的材料是清華大學國家醫院管理研究所和北京公共衛生信息中心開展的一個第三方評價評估,對29個省593所醫院4050萬出院病人的大數據分析,這個樣本是夠大的,通過對他們病案的首頁數據分析和現場的評估,大體上提出了這樣一些可喜的變化,我跟大家説一下。一是三級大醫院診療量增長平緩,人滿為患和虹吸的現象趨於緩解,全年門診量只增長了3.4%,住院服務量下降3.7%,這表明大醫院的服務總量發生了一個變化。二是分級診療初見端倪,21個省做到了90%的大病患者不出省,75%的患者選擇在本市的醫院住院治療,縣域內就診率也進一步提升,有的縣已經達到或接近了90%。吸收外省患者多的主要是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四川、江蘇,這樣就給為我們調整醫療資源佈局,有了一個比較直觀的參考。北京外面來的病人主要是華北、東北的病人,上海是長江流域的病人,廣東當然是華南周邊了,四川大家知道有華西,西南這一片,使得我們下一步要加快建立區域的醫療診療中心,包括要提高有些地區的醫療服務的能力。現在看,硬體基本夠了,主要是內涵提升,符合我們整體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我們要提升內涵,提高品質和水準,包括利用京津冀一體化來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的分佈,像北京兒童醫院在這方面帶了頭,他們主動組織了一個兒童醫院的服務網絡,也使得這方面的醫療狀況有了很大的改觀。

  李斌

  我們去年專門在那裏開了一個全國的現場會。另外,像河南,本身就有一億多的人口,北京的阜外醫院已經進入到河南,正在建設華東的心血管病治療中心,這一塊就能夠輻射出去。下一步,東北要加強區域的醫療診治中心能力的建設,西北要加強這種佈局和能力的建設,包括像在陜西等地方,通過佈局,使得過去結構性的矛盾能夠逐步得以解決。

  李斌

  下面的一些具體問題,曉偉同志再給大家回答,我就把昨天晚上看到的大數據跟大家説一下。還補充一句,第三個可喜變化,全國人均住院總費用下降1.4%,雖然還不多,但是趨勢是好的,平均住院日9.6天繼續縮短,這也相對減輕群眾的負擔。北師大第三方基層的調研,鄉鎮衛生院人均住院和藥費下降6.1%和7.1%,城市社區衛生中心下降了2.1%和5.2%,這是我昨天晚上看到的大數據的分析結果。

  馬曉偉

  李主任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應該説,這一輪醫改一個最重大的舉措就是分級診療制度的提出。2009年,新一輪醫改開始,明確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這樣一個奮鬥目標。

  馬曉偉

  用一個什麼樣的醫療體制來落實“人人享有”呢?怎樣解決我國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佈不合理、優質資源匱乏的問題呢?顯然就讓我們用有限的醫療資源解決13億人的看病就醫問題。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核心表現為供需矛盾,大病小病涌向城市大醫院,城市農村患者也涌向大醫院,這樣就出現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所以分級診療是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實人人享有的一個就醫體制的保證,是對我國醫療資源格局的重新調整,也是對就醫習慣的改變。所以這項戰略舉措的成功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講,分級診療實施之日,乃為我國公立醫院改革成功之時。

  馬曉偉

  分級診療主要特點有四個:一是基層首診,二是雙向轉診,三是上下聯動,四是急慢分診。關鍵是基層首診,大家只有在基層看病,再到大醫院看病,才符合就醫的次序,也才符合國際慣例,國際上沒有不分級診療的國家,看病都是按照醫療機構級別來看病的,這樣資源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常見病、多發病在基層醫療機構,一旦重症在上級醫療機構。我們要建立這樣一個就醫的格局,就要求實現基層首診。

  馬曉偉

  因此説,解決基層首診問題是人才問題,人才問題是政策問題,政策問題是兩個問題,一個是待遇問題,一個是職業前途問題。基層醫生培養的全科醫生,有些優秀醫生到基層去,必須解決這兩個問題。待遇問題我們是這樣想的,一個是政府投入,我們在前五年已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政府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營經費、人員經費給予了很大的投入。二是價格改革,提高了基層醫生的診療費。三是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今年是人均45塊錢,可以打包給基層醫生。四是績效工資這一塊,有相當一部分收入作為績效工資,用於人員經費。從上海全科醫生在基層的情況看,人均收入達到了12萬元,北京市今年年底給人員補助經費再增加30%,全部用於基層醫生的收入,這樣有力地解決基層醫生的待遇問題。

  馬曉偉

  第二個是職業前途問題,上海市也正在考慮,我們也在考慮,醞釀基層醫生的職稱評定問題,把基層醫生的職稱評定標準和大型醫療機構分開,這樣使他有職業發展的前途。基層要拓展基本藥物目錄,使基層用藥和大醫院用藥基本相當。北京市在今年年底就準備把基層藥品目錄和三級醫院藥品目錄並軌,這樣老百姓就醫看病取藥,尤其是常見病、多發病,大醫院開好藥了,就可以到基層取藥,不要再到大醫院取藥。

  馬曉偉

  要讓患者有願意去基層的政策,就是在基層報銷得多,在上面報銷得少。在基層看完病,往上轉診,取消起付線。病人從上面往下轉,這個醫療收入不計入基層的基本醫療總額包乾,醫生也有積極性來接轉病人,患者也有積極性往上去,解決基層首診和上下轉診的問題。基層首診的問題突破了,分級診療的問題就有望突破。

  馬曉偉

  最後我要説一句,李主任剛才講,實際上是四句話:以區域醫療中心為抓手,以重點學科為支撐,解決區域分開的問題,不要都到北、上、廣看病,各個區都有醫療中心;以縣醫院建設為抓手,解決城鄉分開的問題,老百姓得病不進城,90%能夠在縣醫院得到解決;以病種為抓手,慢性病、常見病、多發病,包括急性的一些疾病,這些病分開,上面醫院看急的,下面醫院看慢的,實行急慢分開;同時解決上下分開的問題。這樣假以時日,我們把醫療資源調配好,把政策到位,我們國家的就醫格局就是個有序的格局,醫療資源的分佈就是個合理的分佈,醫保費用的支出就能夠做到精打細算,用得恰到好處。所以分級診療制度能夠實施,我國解決看病就醫問題就能夠提高到一個新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