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維克:《論語》可視為孔子的微博 家風建設緊迫

2016-03-14 16:59:03|來源:中國青年網|編輯:王雪瑩

  原標題:孔維克委員:《論語》可視為孔子的微博 家風建設緊迫

  孔維克委員:《論語》可視為孔子的微博 家風建設緊迫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畫院副院長、民革山東省委會副主委、孔子第78代嫡孫孔維克。資料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4日電(記者 開可)“傳統文化應該有選擇性地進課堂,選擇一些孩子容易接受的。”全國政協委員孔維克在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傳統文化進課堂方面,孔維克有自己的見解,“古典經文誦讀要有選擇,應該學習古人是怎麼轉化的,而不是把古人轉化的成果直接拿來用。我們可以把現代的符合傳統文化禮儀道德的典型用傳統文化來解讀。” 

  孔維克在採訪中提到了于丹對論語的解讀。于丹、易中天等人都對論語進行過解讀,易中天的解讀勝在深度上,于丹的解讀勝在了被易於接受的形式上。“于丹把老百姓感興趣的、當代發生的鮮活事件和傳統文化相對接,詞語也不再是古代的而是現代的詞,這樣大眾就容易接受了。天天‘之乎者也’距離我們太遠了。”孔維克告訴記者。學者口中的“之乎者也”很難讓孩子接受,孔維克表示要把古人的思想轉化成孩子容易理解的,這樣他們也會容易接受。 

  孔維克提到,《論語》可以看做是孔老夫子最早寫的“微博”,短小精悍。現在的孩子也在玩微博,如果兩者可以結合一下,就會有意思很多,孩子們也會感興趣。 

  孔維克認為現在社會的很多精神都可以從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中找到源頭。“比如現在所説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和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是有關係的。文化是一條河,是有源頭的,不會憑空出現一種精神。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中的一部分,被沂蒙人放大就化成了沂蒙精神。例如忠孝、擔當、堅韌、忍辱負重,這些傳統精神經過強化以後就變成了現在的沂蒙精神。”孔維克説。 

  孔維克説目前社會出現的不少不良現象,諸如誠信缺失、缺少公德、假冒偽劣、不忠少孝、鮮仁寡愛,致使産生一系列的食品醫藥造假、貪腐奢侈、老人無養、手足反目的連鎖反應,這都與優秀傳統文化的斷裂和家風的缺失有關。中國自古即有家國情懷,國由無數個家組成,家是國的縮影,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孟母三遷,遷出了亞聖孟子,岳母刺字刺出了忠將岳飛,從《孔子家語》到《曾子家訓》,從《曾國藩家書》到《傅雷家書》,都可以看到我們傳承千年的優良家風是怎樣塑造了一代代的國之棟樑。 

  “習主席説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倡導促進家風建設,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從古代起就已經非常提倡家風教育,只是那時候不這麼叫。例如我們經常見到的一副對聯:‘忠孝傳家遠,詩書繼世長’,就是教導兒孫,不管是窮還是富,首先要忠要孝,要將忠孝作為基本的家的道德規範。”孔維克告訴記者:“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岳母刺字,孟母三遷,這些都是家教傳下來的。從歷史上看,棟樑之才、偉人的家庭一般都有良好的家風建設。” 

  孔維克表示,現在的家風教育有點“斷裂”了。家庭式腐敗的出現也和家風的衰落有一點關係。家庭教育和家風很重要,同時不能忽略社會的大環境。 

  “以前沒有電視的時候,教科書非常重要,不能出現錯誤。現在有了電視以後,要把電視節目和教科書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現在有些電視節目帶有“戲説”的成分,更甚至有些典故被亂用,傳統的價值觀都被顛覆了。因此,孔維克建議説:“能不能將傳統文化中的成語故事融入到電視節目中?從孩子抓起,將傳統文化中的知識性、趣味性和具有教育意義的典故成語變成孩子愛看的東西。孩子們既能了解我們的歷史文化,又能幫助自己健康成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