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大有可為
近年來,中國政府大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這一舉措來自於內外兩方面的動因。對中國本身而言,其不斷增強的國力和在國際事務中的廣泛、深入的參與度要求有與之匹配的國際形象和話語權;從外部環境而言,中國的形象在西方國家和媒體主導的國際話語體系中長期得不到公正體現,這對於中國的國家形象塑造和外交戰略的實施都是不利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這不僅為外宣工作指明瞭方向,也對外宣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創新?筆者認為,借力互聯網,用好互聯網是關鍵。
講好中國故事,首先要認清新的傳播環境,找準目標受眾。後者較好理解,往往是指具體的人、群體或民眾。相比之下,認清新的傳播環境在當前尤為迫切。
全球化使國家間的相互聯繫和依存不斷加深,“和平與發展”成為主流,國際政治中的鬥爭方式不再局限于武力和國力的直接對抗,而更多地呈現一種軟性的態勢。互聯網社交媒體和以智慧手機為代表的新一代個人通訊平臺的普及,塑造了一種融合了大眾傳播、人際傳播和大眾自傳播的新型傳播方式,間接導致國際話語體系中的去中心化。現在,國際傳播針對的不再是一個可以泛指的“海外受眾”概念,而是傳統的國際政治角色,新興的非政府行為體和公眾通過新型傳播方式聯動而構成的全球公共領域。這是互聯網時代的國際傳播環境。
好的傳播效果取決於傳播內容。作為一個發展中的文明型國家,中國悠久的傳統和充滿活力的現實不僅是其前行的動力,也是為世界提供優秀的精神公共産品的源泉。近年來,許多來自傳統的中國符號,如熊貓、春節等,與世界多種文化成功對接,成為中國和世界共享的精神財富,隨後再通過多樣化的闡釋,介入現實,形成新的文化現象。這一進程正在不斷加速,它所産生的成果受到世界廣泛歡迎。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一有利因素,更多地從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中提煉出與時俱進的中國符號和中國精神與世界分享。這是當前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機遇和內容富礦。
在厘清環境和內容後,我們有必要探究如何利用作為工具的互聯網來講好中國故事。互聯網和新型通訊技術的普及使大眾傳播不再是純粹的“廣播”,而是成為“廣播”和針對多元化定制的“窄播”的混合體。內容可以擺脫對傳統媒體的傳播路徑依賴,並在議程設置上擺脫傳統媒體的把關效應,直接影響目標受眾。網絡平臺的形式與出口多樣性也使用戶獲取信息愈發簡便。這為中國故事的國際傳播提供了一條捷徑。
這是互聯網與全球化交織在一起的時代,這也是中國崛起的時代。陳舊的偏見會被真實的敘事取代,長久的謬誤會被創新的話語糾正。在互聯網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大有可為!(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