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走進張北“草原天路” 感受它的“美”與“痛”(圖)

2016-05-12 13:31:51|來源:中新網|編輯:趙妍

  原標題:走進張北“草原天路” 感受它的“美”與“痛”(圖)

  走進張北“草原天路” 感受它的“美”與“痛”(圖)

  “草原天路”入口處。張鵬翔攝

  中新網張家口5月12日電(記者 張鵬翔 崔濤 肖光明)素有“中國66號公路”美譽的河北省張北縣“草原天路”自5月1日起收取門票後,再次引發社會關注。11日,中新網記者走進“天路”,不但親身感受到了它初夏的“美”,也感受到了那“美”的背後還有一種深深的“痛”。

  走進張北“草原天路” 感受它的“美”與“痛”(圖)

  “草原天路”工作人員在檢查車輛。張鵬翔 攝

  “草原天路”緣何受青睞

  “草原天路”本是一條公路,緣何能獲得眾多遊客的青睞呢?

  清晨,中新網記者駕車迎著藍天和白雲,從張石高速野狐嶺出口駛向“草原天路”。隨著一路的標記,記者來到了“天路”正門。在正門口,“收費標準”提示牌上標注著:每人收費50元;65歲以上老人和1.2米以下兒童免費;本人持有軍官證、士兵證、記者證、導遊證、殘疾人證人士免費;沿線村民和企事業單位人員免費;持有學生證享受半價。

  進入“天路”,雖已初夏時節,草原的天氣依然有淡淡的涼意。一路駛過,在蔚藍的天空和成片雲海的映襯下,一架架白色的電力風車構成一幅令人心曠神怡的美麗畫卷。

  車輛駛入不久,道路右側的山溝裏出現了大片雲海。湛藍的天空下,金色的陽光撒向溝壑,白色的雲霧時起時伏,高低不平的山丘和淡淡的雲霧,勾勒出一個迷人仙境。

  公路上,隨處可見將車停到路上或草坪上,拿起相機拍攝美景的遊客。

  據“草原天路”工作人員介紹,“草原天路”處於張北漢諾壩省級地質公園內,大地海拔落差很大,形成獨特的景觀。沿線分佈著6個朝代的古長城。在“草原天路”西線,還有“白龍洞”、“蘇蒙烈士陵園”等景點。

  走進張北“草原天路” 感受它的“美”與“痛”(圖)

  遊客在欣賞雲海。張鵬翔 攝

  天路背後的草原之殤

  行走在“草原天路”上,中新網記者發現,這條“天路”“美”的背後,還隱藏著一種“痛”。

  記者站在山坡上眺望美景時,也看到了山坡下另外一幅場景:山坡下的石縫裏、樹叢中、小路旁,隨處可見被丟棄的礦泉水瓶和五顏六色的垃圾袋,這幅場景與迷人的景色極不協調。

  “我們每天都在清掃這條路,路上被遊客拋棄的大部分是礦泉水瓶,也有遊客在草地上野餐,走後留下很多垃圾和塑膠袋,被風一吹,挂在樹上或者掉到山溝裏,打掃起來很麻煩。”“草原天路”上的環衛工人對記者説。

  路邊的山坡上有一片美麗的白樺林,走近卻發現,林中很多樹木已經枯死。路兩旁的草坪一片嫩綠,忍不住走進,一腳踩下,露出薄薄的草皮,草皮下是褐色的沙土。

  據當地村民介紹,張北每年的降水量很少,莊稼和樹木生長緩慢。很多樹木活不了幾年就會枯死,一推就倒。

  “我種一畝莜麥,每年最多年産300斤左右,一年一季,收入600元左右。”“草原天路”附近村莊的村民説。莜麥是當地一種農作物,喜寒涼,耐乾旱,抗鹽鹼,生長期短,適宜土地貧瘠的地區。

  資料顯示,張北縣地處河北省西北部,內蒙古高原南緣,縣境南部和西南部為高原前沿,俗稱“壩頭”,海拔1600至1800米。全縣地處壩上高寒區,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氣溫3.2℃,乾旱、多風、少雨、無霜期短是主要的氣候特徵。

  在限速行駛的“草原天路”上,記者用了3個小時開車走完132公里全程,已被它的“美”所折服,同時也被它面臨的“痛”所刺痛。

  “這幾年來‘草原天路’的遊客增多,很多遊客在草地上野餐、休息,有些遊客隨手丟棄大量垃圾,還有遊客在草地上架起爐灶燒烤。如今,部分草原已經荒蕪,很多山坡已經露出了下面的沙土,如果不注意保護,就會造成水土流失,嚴重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多美的景觀也會留不住。”當地政府工作人員劉飛(化名)説。

  走進張北“草原天路” 感受它的“美”與“痛”(圖)

  天路周邊村莊的農民在缺水而又貧瘠的土地上進行著耕種。張鵬翔 攝

  陷入收費輿論漩渦

  自5月1日起,“草原天路”啟動收費模式,經媒體報道後,迅速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支持者和反對者各執一詞,爭執不下。

  張北縣旅遊局局長楊亮表示,其實當地政府也是想通過收取門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遊覽人數,因為每年的遊覽人數太多,給當地脆弱的生態造成很大壓力。據統計,今年4月17日至5月11日,“草原天路”共産生垃圾400噸、750立方米,平均每天産生垃圾30立方米,為處理垃圾共出動清運車達225次。

  楊亮表示,由於遊客眾多,去年交通擁堵是遊客反映最多的問題。今年將利用“草原天路”智慧旅遊平臺,進行旅遊網上預約,減少驗票口檢票時間,同時根據遊客最高承載量限制,對遊客進行分流,對10個易堵點和14個一般堵點,集中工作人員疏導交通。

  “這都是次要的,主要的是當地的生態環境一旦受到了破壞,我們根本無法修復。”楊亮説。

  對於門票收入,楊亮表示,雖然現在尚處於當地的旅遊淡季,從5月1日至5月10日,一共售出門票10842張,僅“五一”小長假兩天時間就售出門票7000多張。目前,門票收入總額為526675元,已全部納入張北縣財政,將用於生態的保護和管理。

  為了對“草原天路”規範管理,楊亮表示,目前處於淡季,景區工作人員共180名。在去年旺季時,工作人員達300名。為了節省開支,景區工作人員分為季節工和長期工,在旺季時聘用周邊村民,在淡季時,減少用工人數。

  據介紹,為應對逐年增長的遊客數量,張北縣政府將新建4個停車場,停車位3428個,新增500個垃圾箱,設置5處垃圾移動轉運站,購置10輛20噸垃圾壓縮車。(完)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