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新常態不是不幹事 不是不要發展

2016-05-16 10:10:15|來源:中國網|編輯:鄧晨曦

  原標題:習近平:新常態不是不幹事 不是不要發展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雖然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是,新常態不等於任由經濟下滑,也不是靜等經濟自然好轉。而是要更加積極地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更加主動地推動中國經濟在更高層次上以更高品質更好發展。新常態下,想問題需要新理念新思想;幹事情需要新方法新舉措;謀發展需要新理論新高度。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指出:“新常態不是不幹事,不是不要發展,不是不要國內生産總值增長,而是要更好發揮主觀能動性、更有創造精神地推動發展。這個道理,我講過多次了。”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習近平:新常態不是不幹事 不是不要發展

  圖為:2016年1月18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在中央黨校開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

  一、在變中求新

  “變者,天道也。”新常態是在我國經濟長期高速發展之後出現的新狀態,是在我國三十多年改革開放之後出現的新階段。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必須在變中求新,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在更高水準的開放中,總結新規律,創造新理論,謀求新發展。

  “不慕古,不留今,與時變,與俗化。”人類的進步史、中國的發展史,都證明變革是改造世界的最大的力量。我們今天的一切成就,都來自偉大的改革開放。習近平指出:“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新常態下,我們不僅不能放慢改革步伐,而且要更加全面、更加深化地進行新一輪改革開放,在更高層次上、更高水準上更加徹底地改革開放。習近平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實踐發展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必須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著力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當更張而不更張,雖有大賢不能善治。”生活就是變革,完美就是不斷變化。與時俱進才能掌握主動,緊跟時代才能更好發展。習近平指出:“一個國家能不能富強,一個民族能不能振興,最重要的就是看這個國家、這個民族能不能順應時代潮流,掌握歷史前進的主動權。”當今信息時代,變化快、節奏快,反應稍慢,就可能被時代淘汰。我們必須以前所未有的緊迫感、責任感,積極推進深化改革,必須以毫不動搖的信心、無所畏懼的勇氣投身新一輪改革開放。習近平指出:“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也是我們黨最鮮明的旗幟。”習近平強調:“面對未來,要破解發展面臨的各種難題,化解來自各方面的風險和挑戰,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除了深化改革開放,別無他途。”

  “天下之事,因循則無一事可為;奮然為之,亦未必難。”新常態下,新一輪改革開放正等待我們去接受新的考驗,新征程上挑戰更加激烈、問題更加複雜,更加考驗我們的決心和智慧。習近平指出:“改革開放到了一個新的重要關頭。我們在改革開放上決不能有絲毫動搖,改革開放的旗幟必須繼續高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方向必須牢牢堅持。全黨要堅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辦法推進改革。”

  習近平:新常態不是不幹事 不是不要發展

  圖為:2015年12月31日,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發表二〇一六年新年賀詞。

  二、在新中求進

  “日月不新,何以光明?”新常態需要新理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這五大發展新理念是破解發展難題的指揮棒,是厚植發展優勢的營養劑,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習近平指出:“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新常態下,我們要在五大發展理念的引領和指揮下,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績,不僅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要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打下更好更堅實的基礎。

  “日新之謂盛德。”新理念需要新實踐,我們要在新實踐中貫徹新理念,在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實踐中踐行新理念。當前,我們很重要的任務是運用五大發展理念,搞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我國經濟提質增效,推進我國經濟進入新一輪上升期。習近平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我們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快速轉變我國過去主要依靠高投入大産出、低品質低效率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以提高供給體系的品質和效率為目標,通過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拓展新空間,提高全要素生産率,讓我國經濟步入永續發展的健康軌道。習近平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習近平強調:“事實證明,我國不是需求不足,或沒有需求,而是需求變了,供給的産品卻沒有變,品質、服務跟不上。有效供給能力不足帶來大量‘需求外溢’,消費能力嚴重外流。解決這些結構性問題,必須推進供給側改革。”

  “時移而治,不易者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審時度勢,在五大發展理念指導下,對世界和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新認識基礎上提出的新論斷新舉措,與上個世紀70年代西方供給學派的供給理論有本質區別。習近平指出:“我要講清楚,我們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西方經濟學的供給學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給學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們的解釋來宣揚“新自由主義”,借機製造負面輿論。”習近平強調:“西方供給學派興起于上世紀70年代。當時凱恩斯主義的需求管理政策失效,西方國家陷入經濟“滯脹”局面。供給學派強調供給會自動創造需求,應該從供給著手推動經濟發展;增加生産和供給首先要減稅,以提高人們儲蓄、投資的能力和積極性。這就是供給學派代表人物拉弗提出的“拉弗曲線”,亦即“減稅曲線”。此外,供給學派還認為,減稅需要有兩個條件加以配合:一是削減政府開支,以平衡預算;二是限制貨幣發行量,穩定物價。供給學派強調的重點是減稅,過分突出稅率的作用,並且思想方法比較絕對,只注重供給而忽視需求、只注重市場功能而忽視政府作用。”而我們提的供給側改革,完整地説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習近平指出:“這不只是一個稅收和稅率問題,而是要通過一系列政策舉措,特別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實體經濟、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來解決我國經濟供給側存在的問題。我們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既突出發展社會生産力又注重完善生産關係,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著眼當前又立足長遠。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物質文化和生態環境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産目的。”

  習近平:新常態不是不幹事 不是不要發展

  圖為:十八屆五中全會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作重要講話。

  三、在進中突破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新常態下,我們不僅要取得新進步新發展,而且要實現新突破新奇跡,在核心産業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趕上和超過發達國家,成為真正的強國。要取得突破性發展,我們必須堅持創新發展理念,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新發展理念要落地生根、變成全民的普遍實踐。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也是中華民族最突出的稟賦。習近平指出:“堅持創新發展,是我們分析近代以來世界發展歷程特別是總結我國改革開放成功實踐得出的結論,是我們應對發展環境變化、增強發展動力、把握髮展主動權,更好引領新常態的根本之策。”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人類之所以能進步,國家之所以能富強,社會之所以能發展,根本就在於創新。習近平指出:“回顧近代以來世界發展歷程,可以清楚看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創新能力,從根本上影響甚至決定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雖然已經取得了驚人發展成就,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創造了世界發展的奇跡。但是,我們還必須清楚地看到,在一些決定未來發展的新産業新技術、特別是核心技術、關鍵技術上,我們與西方發達國家還不可同日而語。習近平指出:“雖然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強、臃腫虛胖體弱問題相當突出,主要體現在創新能力不強,這是我國這個經濟大塊頭的‘阿喀琉斯之踵’。通過創新引領和驅動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發展的迫切要求。所以,我反復強調,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習近平還曾強調:“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最關鍵最核心的技術要立足自主創新、自立自強。市場換不來核心技術,有錢也買不來核心技術,必須靠自己研發、自己發展。”我們必須堅持創新驅動戰略,通過不斷創新,攻克關鍵技術,破解發展難題。習近平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全黨全社會都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巨大作用,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習近平強調:“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依賴於理論、制度、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創新,國際競爭新優勢也越來越體現在創新能力上。誰在創新上先行一步,誰就能擁有引領發展的主動權。”

  “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自強不息、善於變革、勇於創新是炎黃子孫的優秀品格和突出稟賦,新常態下,我們也一定能夠實現新目標、創造新輝煌。習近平指出:“我們要把握這些大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推動我國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