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日”話歷史:習近平為何走進這5座博物館
原標題:“博物館日”話歷史:習近平為何走進這5座博物館
習近平總書記有著深遠的歷史眼光、深厚的歷史智慧和深邃的歷史思維。在他眼中,博物館就是一座大學校,可以讓我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可以讓我們堅定信念,砥礪前行。5月18日,時逢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博物館與文化景觀”。這些年,習近平曾參觀了很多地方的博物館,用情至深,用意至深。習總書記這樣做既表達了他對歷史的緬懷與尊重,也表現了他對當下的警醒和對未來的期許。“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熱土一抷魂。”2016年4月24日 安徽金寨革命博物館習總書記瞻仰了金寨縣紅軍紀念堂,參觀了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回想過去的烽火歲月,金寨人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勳。
習總書記為什麼去金寨?金寨縣是安徽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區縣,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也是中國第二大將軍縣,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這裡先後組建過11支主力紅軍隊伍,誕生過59位開國將軍!
金寨縣革命博物館: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坐落在梅山鎮紅軍村,與金寨縣革命烈士紀念塔交相輝映。“銘記歷史,維護和平”2015年5月11日 白俄羅斯衛國戰爭歷史博物館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中國與白俄羅斯在戰火中結下了兄弟般的情誼。
習總書記在博物館會見了15名白俄羅斯二戰老戰士,並向他們頒發紀念獎章。他們中有11人曾在中國東北參加中國軍民對日本作戰,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積極貢獻。習總書記在紀念簿上留下了“銘記歷史,維護和平”字樣。
白俄羅斯衛國戰爭歷史博物館:位於明斯克市共和國宮左側,是白俄羅斯最大、收藏品最多的一座衛國戰爭紀念館。博物館于1944年10月22日首次對外開放。“修舊如舊,保持原貌”2015年2月15日 西安博物院
習總書記一行走進了西安博物院的展覽大廳,參觀了西安都城變遷圖、基本陳列模型,並詳細了解了西安地區的都城變遷歷史脈絡和各個時期都城的相對位置及規模。習總書記對歷史文化非常感興趣,在參觀過程中提出了18個問題,在得知小雁塔已經得到了科學的文物保護後,還專門叮囑道,一定要秉持“修舊如舊”的原則做好保護。
西安博物院:西安博物院位於陜西省西安市南門外友誼西路。由文物展館區、小雁塔以及薦福寺為核心的歷史名勝區、園林遊覽區三部分組成。“小心,砸了我得負責”2014年2月25日 首都博物館
習總書記來到首都博物館參觀北京歷史文化展覽,在“燕薊神韻”“國際都會”“日下積勝”等展區,他在一件件實物、一幅幅圖片前駐足,在珍貴館藏文物展臺,他提醒忙著拍攝的記者們“小心別碰到,砸了我得負責”。
首都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原館址是“北京孔廟”。新館于2005年12月開始試運行,2006年5月18日正式開館。“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2012年11月29日 國家博物館習總書記曾説,中華民族的昨天,可以説是“雄關漫道真如鐵”;中華民族的今天,正可謂“人間正道是滄桑”;中華民族的明天,可以説是“長風破浪會有時”。
《復興之路》展覽:回顧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走過的歷史進程,號召全黨同志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把我們的黨建設好,團結全體中華兒女把我們國家建設好,把我們民族發展好,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
國家博物館:簡稱國博,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與人民大會堂東西相對稱,是歷史與藝術並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博物展覽,為的是見證歷史、以史鑒今、啟迪後人。歷史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習近平總書記説:“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他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以史為鏡鑒,汲取治國理政智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新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