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關注中國砍掉“僵屍企業”:經濟轉型非坦途
資料圖:中國鋼鐵生産車間。
原標題:美媒關注中國努力砍掉"僵屍企業":經濟轉型非坦途
美媒稱,中國各省出爐的一季度生産總值(GDP)報告進一步證實,中國經濟只有一個引擎在運轉,而一季度經濟的表現反映了能源和重工業部門與服務業的差距越來越大。在中國經濟一季度6.7%的增長率中,服務業的貢獻最大。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5月22日刊文稱,製造業下滑和服務業提升的程度是否處於中國經濟再平衡的可控範圍內,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一方面,中國致力於把中國經濟從低工資、出口依賴型轉變為高收入、消費型。地區經濟表現存在差異,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是中國政府有意縮減經濟某一組成部分的規模,同時刺激另一組成部分發展,直到兩個部分接近平衡。正是這個去産能過程引發了工業部門當前經歷的嚴重萎縮。
從澳大利亞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再到英國,由於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以及鋼鐵和鋁産品供應過剩,經濟已經受到嚴重衝擊。中國的貿易夥伴認為是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扭曲了市場現狀,於是氣憤之下它們開始反擊,對從中國進口的煤炭徵收關稅,以恢復本國産品的競爭力。今年3月,美國對中國冷軋鋼産品徵收265.79%的關稅,之前還對中國的耐蝕鋼産品徵收255.8%的反傾銷稅。
文章稱,貿易夥伴的抱怨似乎正在産生效果,中國與美國在世界貿易組織經過一年多的爭吵後,終於同意取消對紡織、鋼鐵、化工、醫藥、建材以及農業等行業的補貼。然而中國為取消行業補貼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預計相關産業將流失大量工作崗位,中國政府劃撥了230億美元資金用於安置下崗工人。大約200個尚在計劃中的燃煤發電站現在可能永遠無法見天日了,而其他發電站可能要推延到2018年以後建設。政府的目標是削減目前已超過5億噸的煤炭過剩産能。其他效益低下的産業將出現大規模人員下崗,政府尋求最終採取行動砍掉所謂的“僵屍國企”。這些企業接收其他公司的富餘人員,地方官員認為它們有助於保持官方失業率在較低水準,這類企業的員工領著薪水,但卻沒什麼有意義的工作要做。
文章稱,然而中國面臨的難題不止這些,數十年激進的工業化帶來的環境問題依然迫在眉睫。隨著越來越多土地被工廠和城市發展侵佔,耕地面積也越來越小。文章認為,所有這些都是中國過去40年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副作用。一些中國企業的發展以環境為代價。
文章稱,中國當前的經濟困境背後還隱伏著環境危機,應對這個危機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産能,接受比現在要慢得多的增長模式。(編譯/郭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