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調查報告稱民眾對社會事件過激反應概率下降

2016-05-30 02:42:22|來源:京華時報|編輯:韓基韜

  原標題:民眾對社會事件過激反應概率下降

  京華時報訊 近四年來,社會心理髮生了怎樣的變遷?廣大民眾最關心的社會事件是什麼?“民眾社會心理變遷(2012-2015)——影響民眾心理的年度十大社會事件”調查報告日前發佈。其中,民生問題最受關注。

  這份近四年民眾社會心理變遷調查報告是由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和上海市社會心理學學會聯合發佈的。從報告來看,民眾最關注的始終是民生問題,遠遠超過政治類、經濟類以及其他類事件。由此説明,民眾最關注的、或者對民眾影響最大的始終是民生問題,尤其是涉及民眾基本生活或社會根基的事件。而且,民眾更多地關注事件後續發展結果能否令人滿意。

  不過,就單一年份而言,政治類事件和經濟類事件的影響不容小覷。以2015年為例,政治類事件和經濟類事件佔到全年事件總體數量的50%,報告表明,民眾對政治經濟類事件的關注熱情與日俱增。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應用心理學系教授崔麗娟認為,從調查來看,民眾對於重大事件的反應已經逐漸形成了一種相對穩定平和的狀態。從認知一致性來看,民眾主體已經具備了分辨是非、能夠進行自我判斷的能力,因而對社會事件的情緒感受、正負利弊會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從行為比例來看,民眾對社會事件的反應趨於穩定,出現過激或極端行為的概率有所下降,更多是關注事件後續發展所帶來的結果能否令人滿意。

  調查報告表明,現階段民眾對社會熱點事件的了解均以網絡途徑為主,如微博、微信等移動平臺。這些平臺的信息發佈存在即時、便捷的特點,但是也存在消息來源不可靠、傳播虛假新聞等不利因素。通過網絡途徑爆料的既包括了積極事件,也包括了消極事件。

  東方心理研究院副院長鄭葵在解讀調查報告時表示,社會事件對民眾的影響往往存在積極或者消極兩種不同的影響。怎麼樣將事件本身的消極屬性轉化為事件後續處理結果的積極影響,是需要引起有關部門反思的。(央廣網)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