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述評:全球創新治理的中國策

2016-05-30 09:01:58|來源:新華網|編輯:王濤

  原標題:述評:全球創新治理的中國策

  新華社北京5月29日電(記者劉石磊)從華盛頓到布魯塞爾,從“創新增長方式”到“新工業革命”,科技創新大潮奔涌,各國爭相搶佔先機。這場全球競爭,中國不會缺席。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謀定而後動。中國近日發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簡稱《綱要》),為新時期創新工作提出頂層設計和行動指南,對中國經濟社會和科技事業發展意義重大。

  順應大勢謀長遠

  放眼國際,以科技創新引領發展是大勢所趨。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任期內先後3次發佈國家創新戰略報告,從戰略上進行科研佈局調整;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整合歐盟各國科研資源,同樣強調以創新帶動增長。

  中國已經發現,處於國際分工價值鏈條的中低端環節、集中于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産業,讓自身付出了高昂的資源和環境代價;中國也已經明白,只有努力創新,才能跟上世界潮流,把握髮展的主動權。

  科技部副部長王志剛説,創新發展是國際競爭的大勢所趨,是民族復興的國運所繫,是國家發展的形勢所迫。

  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副院長、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副理事長霍國慶對新華社記者説,中國用短短30多年的時間,跨越了要素驅動發展和資本驅動發展兩個階段,開始逐步進入創新驅動發展階段,《綱要》出臺恰逢其時。

  國際科學與政策研究專家也認為,在發展戰略上,中國已經作出正確選擇。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亞洲項目副研究員羅德·瓦伊説,中國政府鼓勵創新和創業的舉措是正確的,能夠從根本上推動中國從現階段向更高階段邁進。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約瑟夫·福迪指出,以創新推動經濟轉型和增長是中國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從長遠角度看,中國未來經濟的增長將主要來自於生産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

  立足現實布全局

  《綱要》的戰略部署清晰有序,任務目標明確合理。根據《綱要》提出的“三步走”戰略,到2020年、2030年和2050年,要分別達到“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和“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3個目標,而每個目標都與中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相呼應,併為後者提供支撐。

  “這些戰略目標用詞精準、用意深遠,並且具有很強的現實基礎,”霍國慶認為,“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出現了一批具有較高水準的科技創新組織和科技創新企業,培育了一批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的人才隊伍,形成了較為有利的創新與創業平臺體系和文化氛圍。”

  不過,儘管近年來中國科技亮點頻現,屢屢為世界矚目,但科研創新整體水準仍有待提高。《綱要》提出的目標和規劃,充分體現了這種從國情出發的現實性和合理性。比如其中的“六大轉變”就提出,創新能力要從“跟蹤、並行、領跑”並存、“跟蹤”為主,向“並行”“領跑”為主轉變。

  此外,促進創新也並非毫無章法地一擁而上,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結合實際尋求重點突破。《綱要》指出,在關係國家安全和長遠發展的重點領域,要部署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和工程。

  在各個科研領域中,要充分論證、把準方向、明確重點。正如科技部部長萬鋼所説:“今後需要支持的重要領域有基礎研究和前沿探索,這些研究能夠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多重保障促轉變

  對於戰略目標如何實現,戰略部署如何落實,《綱要》也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多重保障,其中許多舉措直接對準當前的創新阻力和難點。

  例如,《綱要》提到“雙輪驅動”——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兩個輪子同步發力,專家認為這一提法“切中要害”。

  霍國慶説,目前制約科技創新和社會全面創新的關鍵仍在於體制機制問題,“雙輪驅動”就是要直面這些頑症,鼓勵用智慧和藝術去破解這些難題,讓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上正途。

  此外,《綱要》還從改革創新治理體系、多渠道增加創新投入、推進開放創新、完善評價制度、實施知識産權標準和品牌戰略、培育創新友好的社會環境等6個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旨在運用改革、法治、開放等多種手段,為創新驅動保駕護航。

  對於中國創新驅動發展的前景,中外許多專家都表示樂觀。中國國際科技合作協會研究員張孟軍説,《綱要》是在不斷深化對創新的認識基礎上提出的,部署清晰、保障有力、內容豐富,“三步走”目標“完全可以實現”。

  英國《自然》雜誌執行主編尼克·坎貝爾也直言,中國政府非常強調科研在驅動創新和經濟增長中的重要性,正朝著全球科研領導者的方向快速邁進,未來數年內,中國有可能成為對全球科研發展貢獻最大的國家之一。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